随着九三阅兵日益临近,这场备受瞩目的盛典已完成两次全流程彩排,整体氛围逐渐升温。本次九三阅兵将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
其中,阅兵式环节,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接受检阅。分列式环节,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本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集中展示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成果。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主要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第一大看点,是众多新型武器装备的首次公开亮相。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负责阅兵的解放军少将已经透露,部分战略级装备、高精度打击武器以及新型坦克等将在此次阅兵中登场。这背后的意义值得细细品味。
可以说,这些装备的出现,既体现了中国军工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解放军体系化作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从国际视角看,新式装备的亮相具有三重意义。
首先,它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已有能力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解放军不仅在传统装备领域持续升级,更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多项突破,体系化作战能力不断提升。这些成果为其应对现代战争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阅兵场上的展示,让世界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具备守护和平的实力,这种透明度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力量的理解与信任。
其次,对中国军工产业而言,这也是一次重要的展示机会。
此次阅兵中更多先进装备的登场,可能进一步激发国际客户对中国武器的兴趣,助推中国军工"出海"。
今年五月印巴空战中,中国制造的歼 - 10C 表现出色,受到多个国家关注,海外订单也增多了,这证明经实战检验的中国装备得到了国际认可。
此次阅兵中更多先进装备的登场,可能进一步激发国际客户对中国武器的兴趣,为中国装备出海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新装备的亮相也向一些企图挑衅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势力发出明确警示。
美国频繁在亚太地区组织联合军演施压,岛内 "台独" 分子也在不断试探红线,幻想 "以武谋独" 。通过阅兵展示国防实力,就是在明确警告这些势力,任何危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企图都肯定会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阅兵还将奏响新曲目,与新装备相互呼应,让这场盛典既有硬核实力的展现,又有文化内涵的传递,期待感满满。
第二大看点是多国政要的出席阵容。
截至目前,已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以及马来西亚首相安华等将出席,东盟多数成员国也将派出高层代表,不过名单中并未出现菲律宾。
这个阵容背后藏着很多值得留意的信号。
斯洛伐克作为欧盟和北约的双成员国,其总理出席阅兵的决定并未遭到两大组织的公开反对。这本身就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举办此次活动的认可,也反映出即便是在西方阵营内部,各国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不愿被阵营对抗的思维束缚。
不过,因为俄乌冲突还在持续,欧洲国家驻华使节会不会一起观礼还不确定,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最终决定。
东盟大多数国家都以高规格参与,则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密切程度。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这种紧密联系让菲律宾试图拉拢东盟国家反华的想法难以实现。在区域合作的大趋势下,坚持对抗只会让菲律宾逐渐被孤立。
不过,因为俄乌冲突还在持续,欧洲国家驻华使节会不会出席观礼仍存悬念,部分欧洲国家可能会因顾虑而选择缺席,但这并不影响此次国际阵容传递出的积极信号。
第三大看点,是阅兵式本身对解放军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呈现。
此次阅兵将有上万人、上百架飞机和数百台地面装备参与,要实现各兵种之间米秒不差的配合,考验的是长期训练形成的默契和高效的指挥体系。这种协同能力正是现代战争中体系化作战的核心,也是解放军实战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这样的展示,外界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近年来解放军在联合作战训练上下了很大功夫,从单兵技能到多兵种协同,从装备操作到指挥系统,都在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阅兵场上的完美配合,正是这种转型成果的集中体现。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九三阅兵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国盛典的范畴。
当然,不同视角下对阅兵的解读可能不同。在国人看来,这是展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自信的契机,更是中国维护和平决心的体现;而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借此炒作 "中国威胁论"。
但事实终将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从亚丁湾护航到国际维和,从灾难救援到疫情防控,中国军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时间终将给出客观答案。
九三阅兵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让世界看到一个不断强大却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也让国人更加坚信,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坚实保障。
随着阅兵日益临近,这场盛典必将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共鸣,成为展现中国担当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