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老兵看阅兵后安详离世

2025-09-05 09:36  头条

为什么一位老人看着阅兵会这么认真?很多人也会产生疑问。

没有渲染,只是一份执着。这种坚持藏在心里很多年。屏幕那头已经不是战场,也不是训练场,是老人心里剩下的愿望。

他叫彭长竹。

102岁。曾参加抗战。

在这两天,他的身体开始变差。医院里,家属常常守着。医生说情况很危险。去ICU的消息让人心头一紧。没人知道还能多撑多久。呼吸很重,心跳也快。细节都在一个监护屏上。

9月3日。他想看阅兵。家属和医院打了招呼。孩子带了手机进去。屏幕小,但他还是专注盯着。所有声音,全都进了耳朵。

队伍整齐。装备很多。他就盯着,不舍得眨眼。

那天,他用力睁着双眼,不想错过一秒。

1938年,彭长竹16岁。湖南人,主动参军。那一年,他站在队伍里,训练很苦,半年后去了湘西部队。

一年后,战斗来了。长沙会战,第一回合。枪都打没了,很多人倒下。他腰都被刺了,右眼也伤了。假装死过去。天黑后才离开,身边就剩尸体。

受了伤,还得想办法回家。一路上没人敢收留。打了好几个门,被拒绝。张姓老人见他都血糊了,以为是自己儿子,才把他带进门。

他两天没吃饭。喝了口水就晕过去。后来才吃了点饭,整整三大碗红薯南瓜。

在那家撑了两天。鸡蛋包好塞给他,他也没睡够,心里还想回队里。

伤太重,上不了前线了,只能回家养伤。得了新军服和一块大洋,走了12天,乞讨着回到湖南家里。

回到家,右眼全失明。可他闲不住。新建药厂缺人,他就带人采药制药。加工药材,送往不同战地。药品都是"救命药",贵州、湖南、湖北部队都在用。

国民政府表扬了他们。送了块金匾,还发了奖状,说是支援抗战的模范。可他并没有什么特权。

没有福利。没有特殊待遇。

1943年冬,常德又打起来。他带队给前线送药,后来还主动要求打仗。长官拗答应了。他也没犹豫,直接进了常德巷战。

当时纪律很死,哪怕帮老百姓割稻挑水送东西都不许要钱。有士兵收了钱当场被处理掉。

城区没啥大山,全靠士兵死守。每个人都写了遗书。彭长竹亲眼见到毒气、火烧房,街上全是破败。

城市光复,他们活下来的不多。这次他又捡回一条命。

后来就没再去前线。他在家乡娶妻生子。媳妇没改口,婚约一直在,坚持了78年。

解放后,他又参加武装队,在农村干队长,种田分地,什么都管。分田分粮,都是让别人家先选,自家啥都最后。

老了还带头修了两条路,三座小桥,又把小学修好。引水做水源,几百号人喝水方便。孤儿、孤寡他都会帮。

2015年,国家给他发了纪念勋章。

各地政府、媒体、团队,很多人来找他问话。他一直低调,不让家人提要求。五代同堂,说自己很知足。

老爷子省吃俭用,总说国家还困难。觉得自己比死去的战友幸福多了。

9月3日晚上九点半。彭长竹老人,看完阅兵,安静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心跳再没波动。

这一生,他见证了前线,也见证了家乡。他不爱说话,"淡泊名利",也没人再打搅他。

不管盛世还是动乱,他都在。

总结


一切很平静,像窗外的夜一样,复杂又简单。他没有离队,只是回到从前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