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讽刺的是,内塔尼亚胡这边喊着"不做傀儡",那边却在违反停火协议的事上把美国往沟里带。加沙阶段性停火协议生效后,以色列压根没停手--约旦河西岸频繁抓人,连按协议释放的巴勒斯坦人都被重新逮捕;加沙的努赛赖特难民营遭空袭,造成一死多伤;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后,以军的袭击反而更频繁了。
最过分的是拉法口岸的事。这个连接埃及、是加沙人道援助主要通道的口岸,按协议本该10月15日开放,以色列却拿"哈马斯没交完被扣押人员遗体"当借口,死活不让开,摆明了要对加沙实施"饥饿战略"。国际社会骂声一片,欧洲十多个国家联合发声明要求开放救援通道,以色列倒好,转头就通过媒体放话"美国同意推迟开放拉法口岸",把责任直接推给了美国。
美国显然也不是傻子。最近美军政高官跟"走马灯"似的往以色列跑--10月20号开始,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副总统万斯先后到访,国务卿鲁比奥还在以色列,接下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也要去。美媒说得直白,这么高频次访问,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违反停火协议的事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对 Netanyahu 越来越不信任了。
这种不信任不是没原因的。之前以色列议会偷偷通过了一项"将主权扩展到约旦河西岸"的法案,美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等法案出来才觉得被耍了。特朗普、万斯、鲁比奥接连发声说"不支持",以色列见苗头不对,赶紧把法案撤了--明眼人都看出来,这就是在试探美国的底线,还想把这事当跟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现在特朗普的态度已经明显变了。以前美国对以色列多少有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鲁比奥甚至把以军空袭加沙难营的事说成"正常情况",可眼下以色列一再"阳奉阴违",把美国拖进国际舆论的泥坑,美国不可能一直忍下去。要知道,美国给以色列的支持从来不是"无条件"的,军售许可的条款、援助法案里的限制、未来加沙国际部队的权限,这些才是决定美以关系的"硬指标"。
内塔尼亚胡当着万斯的面喊"不是傀儡",更像一场精心演的戏--既想在国内立"强硬"人设,又想逼美国让步。可美国这边,特朗普已经露出了"要硬来"的苗头,要是以色列再继续"边拿援助边拆台",接下来美国说不定就会在军售、援助上动手脚。到时候内塔尼亚胡再喊"不做傀儡",恐怕就没那么硬气了。毕竟,靠别人的钱袋子和武器库撑起来的"主权",从来都经不起真金白银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