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朋友?俄罗斯邀请 中国力挺

2025-05-06 10:09  头条

202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将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普京发出了20张邀请函,中方明确回应,将会出席。

然而,红场庆典阵容刚一敲定,美方就坐不住了,这场阅兵,远不只是简单的纪念,谁是真朋友,谁打小算盘,一看就明白!

对于俄罗斯来说,"卫国战争"是整个国家历史叙事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1945年苏联击败纳粹德国,是国家荣誉、人民牺牲与世界地位的综合体现,所以,每逢整十周年的胜利纪念日,红场阅兵几乎都是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的综合大秀。

在俄乌冲突持续超过三年、国内面临战时压力、西方经济制裁依旧严厉的多重背景下,这场阅兵更像是一种"凝聚民心+释放信号"的双重动作。

对内,它是增强民族认同、鼓舞士气、稳定局势的重要抓手;

对外,它是向世界展示"俄罗斯不会被孤立"的外交宣言。

从普京政府的角度看,这场阅兵要办得隆重、要有国际亮点、要体现大国范儿。

于是,俄罗斯提前向多国发出邀请,试图通过这种"世界朋友来捧场"的方式,打破西方孤立带来的负面影响。

俄方邀请了多国参加此次阅兵,但真正能如约而至的国家并不多,不少国家在"是否派高层代表"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微妙,背后的考量耐人寻味。

美国当年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核心成员之一,与苏联并肩打赢了二战,可以说是红场阅兵的"老朋友",过去很多年,美国高层至少也会象征性地出席。

但今年情况复杂得多,虽然俄罗斯早早就向美方发出了邀请,还传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可能出席的消息,但截至阅兵当天,美国官方始终没有明确回应,仅表示"暂无行程信息可宣布"。

这种模糊的态度,其实是"心里有事"的表现。

美俄关系近年来节节紧张,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直是对乌克兰最主要的军事与经济支持者。

就在不久前,美国不仅与乌克兰签署了重要矿产合作协议,还首度向乌军提供了F-16战斗机,这对俄罗斯而言是极大的威慑。

在这样的敏感节点上,若美方高调出现在红场,必然会引发西方舆论和乌克兰方面的巨大反弹,而若明确拒绝出席,也容易被俄罗斯解读为彻底决裂的姿态。

于是,美国选择了一个最"安全"的做法:模糊态度,不表态就是态度。

印度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

长期以来,俄印关系一直较为稳定,印度不仅是俄罗斯武器的重要采购国,也是其在亚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

一开始,有消息称印度将由国防部长辛格代表出席阅兵。

外界对此普遍认为是对俄罗斯的"友情回应",但没过多久,印度方面又突然表示辛格因国内事务繁忙将缺席,改由副防长桑贾伊·塞思代为出席。

从部长变成副部长,这就是一种"外交降级",而这种行为在外交场合里,其实就是一种很明显的信号:我来是给你面子,但我也不能得罪别人。

印度之所以做出这种微妙调整,很可能是因为当前它正在积极向西方靠拢。

印度近年来不仅在经济、科技、军工领域大幅加强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合作,还不断参与"印太战略"和"四方安全对话"。

站在印度的角度,他们更倾向于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既不彻底得罪俄罗斯,也不想在西方眼中"站错队"。

所以这次阅兵出席代表的层级一降再降,就是印度试图维持"平衡术"的典型做法。

在各国小心翼翼的态度中,中国的做法非常干脆:直接官宣,将出席红场阅兵。

中国与俄罗斯在二战中同为反法西斯战线上的重要力量,两国不仅是战胜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在历史与现实双重意义下,中方出席这次阅兵显得顺理成章、义不容辞。

更重要的是,中俄在当今国际格局中有着越来越多的战略共识。

从反对霸权主义,到维护多边主义,再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地,两国在多个全球议题上的立场高度一致。

中方这次表态,不仅是在"帮朋友站台",更是通过实际行动再次强调:中俄是可靠的战略伙伴,是在国际重大事件上互相支持的"真朋友"。

2024年5月9日红场阅兵

普京更是用9个字定调中俄关系,说中俄关系是"深层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自打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便多次试图拉拢俄罗斯,能够与美国一起联手抗中,而普京的这一表态,也指定让美国很难受了。

普京又不是傻子,谁是嘴炮选手,谁又能让俄罗斯获得务实的好处,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所以这次红场阅兵的表面是军事展示、历史纪念,但深层其实是一次国际政治的"姿态测验"。

谁出席?谁缺席?谁派高层?谁象征性走个过场?每一个外交动作、每一位代表人物的级别,背后都是对俄罗斯的态度判断,也是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的公开回应。

这绝不是简单的"来不来",而是你站在谁那一边、想传递什么立场的重大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