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张国立陈宝国,万万没想到,中国已告别“老戏骨”时代?

2025-05-06 11:42  头条

二十年前《雍正王朝》里唐国强那句"朕不给,你不能抢",如今听着倒像是给老戏骨们量身定制的判词。

当年陈宝国在《大宅门》摔个玉扳指都能上热搜,现在小年轻刷到这种片段,怕是连暂停键都懒得按。

张国立老爷子这两年可没闲着。七十岁的人在《老来俏》里跟五个老太太眉来眼去,观众直呼辣眼睛。前阵子直播带货翻车,弹幕都在问:"皇阿玛,您还缺儿臣的压岁钱吗?"倒是在《我就是演员》当评委时,他盯着流量明星的木头演技,嘴角抽搐的微表情比参赛者还精彩。

唐国强更绝。上个月被拍到在县城商演,背景板掉漆不说,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时音响还炸麦。观众席大妈们捂着耳朵扫码领鸡蛋,压根没人抬头。倒是抖音上他早年演诸葛亮的片段,被网友配上"接着奏乐接着舞"的鬼畜音乐,播放量破了百万。

陈宝国这种老顽固反而活得通透。去年有剧组开天价请他演霸道总裁的爹,老爷子直接摔了剧本:"让我戴假发套装海归?不如让我去横店当群演!"现在偶尔在电影节红毯露个面,西装口袋里永远别着钢笔--据说那是他拍《茶馆》时养成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是个手艺人。

中生代演员在夹缝里更尴尬。段奕宏去年在西北拍戏,零下二十度裹着军大衣啃冻硬的馍,成片镜头被剪得只剩三分钟。转头看见选秀爱豆在绿棚里吹着空调念数字,替身都比他会打戏。有回酒局上他红着眼睛说:"现在剧组盒饭分三六九等,演技派吃素,流量咖顿顿牛排。"

资本的游戏规则早变了。去年某古装剧海选,投资方拿着大数据模型选角:眼睛间距3.5厘米,鼻梁角度115度,说是算法算出这种面相最吸粉。老戏骨们的皱纹再会演戏,也填不满算法的参数表。倒是有个副导演说了大实话:"我们要的是能带资进组的脸,不是能带戏的角儿。"

流量明星的日子也没想象中风光。某顶流在剧组每天要花三小时化妆遮痘,吻戏全靠借位,武戏全是替身。有次吊威亚蹭破了皮,八个助理围着喷消毒水,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片场做手术。粉丝倒是心疼得在超话刷了十万条"抱抱哥哥",转头把剧组骂上热搜。

观众其实门儿清。爱奇艺去年悄悄上线"经典老剧修复计划",《大宅门》4K重制版点击量吊打所有新剧。弹幕里飘过最多的是:"现在演员哭戏都要滴眼药水,看看陈宝国这段青筋暴起的哭丧!"凌晨三点的评论区,总有人在问:"这些戏骨当年到底吃了多少苦,才能把角色烙进人心里?"

横店的老道具师傅最懂行情。现在定制龙椅龙袍的少了,倒是网红剧组常来租翡翠琉璃盏--不是拍戏用,是给主演拍抖音用的。有回某老戏骨来借民国长衫,摸着袖口磨破的衬里直叹气:"二十年前这件衣服,可是穿在陈道明身上的。"

说到底,观众不是不爱看老戏骨,是看不下去硬把他们塞进不合适剧本的尴尬。就像让米其林大厨炒路边摊,手艺再好也架不住地沟油呛锅。倒是期待哪个导演头铁,真找来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拍部《老炮儿再就业》,片名我都想好了--《戏骨无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