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的真相:不是暴政,是绝嗣(5)

2024-12-31 13:27  搜狐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这一招真是高。吕后死后,她想让吕氏子弟上位,结果怎么着?各路诸侯一起造反,把吕氏给灭了。

你看这事多讽刺。吕后费尽心思想让吕氏上位,结果不但没成功,反而坐实了刘氏的江山。为什么?就因为刘邦留下的这些分封子弟,成了汉朝最坚实的基石。

所以你说,刘邦是不是比秦始皇高明?秦始皇把儿子都关在咸阳,结果给了胡亥可乘之机。刘邦倒好,把儿子分得远远的,就算吕后想学胡亥,也无能为力。

这就是古人说的未雨绸缪。你看那些聪明人,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刘邦分封诸子,表面上是分封,实际上是在给汉朝未来上一份保险。

这事给后人留下个启示:治国跟理家一个道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就像现在的企业,也讲究要培养几个接班人,道理都是相通的。

第四章:千古之谜:为何史书对秦朝灭亡讳莫如深

翻开史书,讲秦朝灭亡的原因,十本有九本都说是暴政。修长城,建阿房宫,累死了黎民百姓。这话说得好听,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你想啊,秦朝建国才多久?从统一六国到亡国,前后也就十五年。就算秦始皇真把老百姓累得够呛,但秦朝可是有二十万精兵在手。这么强的军事力量,怎么可能说垮就垮?

更奇怪的是,史书对秦朝绝嗣的事儿,提都不爱提。仿佛这事压根就不重要似的。这就像是看悬疑片,明明凶手就在眼前,偏偏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这里头有两拨人在较劲。

第一拨是当皇帝的。你想啊,皇帝是什么人?那是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你要是说秦朝亡在绝嗣,那意思就是说,只要断了皇帝的血脉,天下就会大乱。

这种说法,哪个皇帝敢听?就像是告诉老板:"只要你没后人,这公司就得完蛋。"这不是等于把皇帝的命门给说出来了吗?

更要命的是,这种说法会给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出馊主意。你看胡亥,不就是把兄弟都给宰了吗?要是让人知道这招这么厉害,以后的皇室岂不是更危险?

第二拨是那些大地主、大官僚。这些人最痛恨什么?就是秦始皇搞的郡县制。你想想,郡县制一推行,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特权不就没了吗?

这帮人等秦朝完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锅甩给暴政。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后来的皇帝学秦始皇。要是让大家知道秦朝是亡在绝嗣,而不是亡在变法,那后来的皇帝岂不是还敢效仿秦始皇?

这就跟现在的公司改革似的。有些老员工不愿意改,就说上一个改革的部门已经倒闭了。但他不会告诉你,那个部门倒闭是因为领导出车祸了,根本不是改革的问题。

你看历史多有意思。明明是绝嗣导致的亡国,硬是被这两拨人给改成了暴政的故事。这就像是在演戏,台上的人说这是悲剧,台下的人明明知道这是喜剧,却偏偏要配合着掉眼泪。

到了汉朝,这事就更有意思了。刘邦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秦朝亡在哪。但你看史书上怎么写的?还是把秦朝的灭亡归结到暴政上。

这里头的弯弯绕绕,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利。当皇帝的,要维护皇权的神圣性;当官的,要维护自己的特权。两边一合计,索性就把真相给埋了。

这事让人想起个笑话:有个人的钱包丢了,非要在路灯下找。别人问他:钱包是在这丢的吗?他说不是,是在黑暗处丢的。那你为什么要在这找?他说:这里亮啊!

现在的人研究秦朝灭亡,何尝不是如此?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却偏偏要往别处找。这不是像那个在路灯下找钱包的人吗?

所以说,历史就是这么回事。真相不一定藏在史书里,反倒是藏在史书不愿意说的地方。就像是破案,有时候最重要的线索,恰恰是犯人极力想要隐瞒的那些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