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三不睡”,睡了病易沾

2025-07-30 14:35  头条

立秋,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里的第一个节气。起始。立秋交节时刻是在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同时太阳也刚好到达黄经135°时,通常这个时间是在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今年是落在了8月7日的13时51分19秒。

"立",有起始的意思;"秋",指禾谷长成。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逐步推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慢慢收敛、阴气渐渐增多,由阳盛慢慢转为阴盛的节点。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盛生长走向成熟。

立秋一到,气候特点和大暑节气时就完全不同了,将由大暑时的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转变为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老人们便念叨起"立秋三不睡,睡了病易沾"。这代代相传的讲究,藏着古人对节气养生的细腻观察。

第一不睡,是熬夜贪凉不睡。立秋后阳气渐收,本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若还像盛夏那样熬到后半夜,等于逼着身体继续耗散阳气,晨起容易头晕乏力。尤其凌晨露气渐重,光着膀子吹空调睡,寒湿悄悄钻进骨缝,秋后的关节酸麻可能就从这儿来。

第二不睡,是睡时被风直吹。立秋夜风带了凉意,哪怕开着窗,也别让风正对着床头。中医说"风为百病之长",此时毛孔还没完全收敛,风邪夹着寒气往里钻,第二天难免鼻塞咽痛,老慢支患者更要当心。

第三不睡,是过饱或空腹睡。立秋后脾胃渐弱,晚饭吃撑了倒头睡,食物积在胃里生湿热,晨起易犯恶心;空腹睡则让寒气直接侵袭胃肠,秋后的胃痛、腹泻常与此相关。睡前一小时喝杯温粥,才是养脾胃的稳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