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进党当局和绿媒像"狗闻到肉味"一样,疯狂炒作所谓的"抢夺贺电"事件。
对此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发布了情况说明,还原了事实上真相,有理由有证据的反驳了部分台媒的夸大其词。
而国民党自己都被逼到墙角了,还帮民进党说话?
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德国杜伊斯堡如期举行。
跆拳道男子团体赛颁奖仪式结束,中华台北代表团拿下银牌,赛事本应圆满结束,结果却因为一张"贺电"引发了一场两岸代表团之间的正面冲突。
据公开资料和大陆的通报显示,事件发生在颁奖仪式结束后。
台湾体育部门负责人、陪同人员以及媒体记者等数人进入混合采访区,试图将一份贺电交给参赛选手。
贺电上印有"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等涉及政治敏感字样,明显违反国际大体联关于礼宾规定和"奥运模式"的相关要求。
根据1987年国际大体联的相关决议,台湾地区在该类赛事中应以"中华台北"名义参赛,且禁止展示未经批准的旗帜、标语、文件等任何政治性物品。
在未获大会许可的情况下,台湾方面此举本已违规。
大陆代表团工作人员见状后出面制止,并进行证据留存,期间遭遇台方人员阻挠。
据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后续发布的情况说明称,大陆方面并未主动挑衅,对方在阻止取证过程中动作粗鲁,导致一名大陆工作人员右手被划伤。
结果大陆还没说什么,民进党反而第一时间强烈谴责大陆,称其"干扰体育、打压台湾"。
陆委会、行政机构多名官员也纷纷发声,将责任归咎于大陆方面。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贯在两岸立场上自称"理性"的国民党和民众党,也迅速跟上了谴责的节奏。
先是赖清德发脸书称,大运会赛事期间,中国大陆仍然多次打压中华台北代表团,不仅施压当地政府要求撤下台湾中继站悬挂的青天白日旗,更无理抗议观众在场边呼喊"台湾加油",甚至在羽球及跆拳道比赛后,试图抢夺教育部颁发给选手的贺电。
台湾在野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民众党主席黄国昌24日也先后发声谴责中国大陆行为。
他们却全程只字未提台湾方面有无违规在先。
这种"春秋笔法"的说辞,在岛内也引起了一阵风暴。
一方面,岛内三个主要政党罕见步调一致,向大陆发难。
另一方面,他们在没有理清事实的前提下快速定调,部分清醒的民众也怀疑台当局是否"以政治立场凌驾规则"。
事件传出后,主办方德国方面并未立即作出处罚决定,但已着手调取监控画面以核实各方说法。
事件在网络上传播迅速,多个国际媒体如CNN等进行了报道,维基百科也更新了词条,增加了有关"两岸代表团在世大运发生冲突"的内容。
就事论事,这是一场因赛事规定执行不严与岛内政治诉求掺杂而引起的混合型冲突。
从大陆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出于维护国际赛事规则的正当举动,从岛内政党的反应来看,则更像是一次借题发挥的闹剧。
甚至这件事很可能就是民进党当局故意制造的"两岸冲突事件",以此来鼓吹自己的"大陆威胁论",进一步给岛内民众洗脑--只有民进党当局能"保护"台湾。
同时制造大陆与台湾岛的冲突,也能缓解民进党在岛内的政治困境。
而不久之前,岛内知名网络红人"馆长"陈之汉来到大陆走访,并在多个社交平台同步直播旅程见闻。
从高铁站到商业街,从基础设施到年轻人生活,他用镜头记录了对大陆的真实印象。
回到台湾后,他在自己的频道中发表了大量相关言论,称自己"改变了很多对大陆的看法",甚至在直播中直言:"我们台湾人要有自信,大声讲,我们就是中国人。"
他还表示:"解放军强,我们也强。"
要知道在过去,陈之汉甚至是偏绿人士,如今能有这些反应,也能看出他对大陆发展速度的震撼。
在岛内媒体与政坛持续强调"大陆压迫台湾"的情况下,陈之汉的公开表态无异于"逆风发声"。
他在岛内主要社交平台上发布这番言论,覆盖到的是绿营核心的年轻受众群体,这直接撼动了民进党长期建立的对陆叙事体系。
与以往台媒描述的"大陆贫穷落后"、"言论不自由"等刻板印象不同,陈之汉通过亲眼见证、实地感受,将大陆的城市发展、生活便利等客观呈现出来,这对岛内年轻人产生了强烈冲击。
民进党原本对他寄予"宣传抗中"的希望,但如今他成了打脸民进党的关键人物。
台湾内部的经济问题也正在持续发酵。
据台湾媒体数据,台湾青年失业率于6月从5月的11.14%上升至11.71%,物价却还在上涨,生活压力日益加剧,民众对当局施政满意度创下新低。
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持续泡沫化,北部地区房价与平均薪资比已超过十几倍,大量年轻人对未来预期普遍悲观。
"买不起房""不敢结婚""孩子养不起"这些问题成为现实中的关键词。
台湾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民生与结构性衰退"。
在这种背景下民进党当局的政治策略显得尤为明显:尽量将公众注意力从内部治理问题上转移出去,以两岸议题作为替代性焦点,制造"危机感",从而稳住基本盘。
从"大陆打压台湾"、"抢夺贺电"、"国际孤立"到"外部势力入侵",民进党当局成体系的向大陆"泼脏水"。
每当政绩低迷或民调下滑时,就借助类似世大运这样的小型冲突进行操作,转移视线、激化情绪、巩固支持。
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伎俩虽短期有效,但长期看却在削弱岛内政治生态的公信力。
当民众越来越清楚政客在玩什么游戏,当越来越多人像馆长一样走出"信息舒适圈",真实了解外部世界,政治话术的效力也会脆弱的像泡沫一样。
贺电冲突只是表面问题。
真正暴露的,是岛内政坛对政治操控的依赖、执政者对现实问题的逃避、反对党对选票的妥协。
一场体育赛事,本该让人们记住的是选手的拼搏与荣耀。
但因为一纸贺电,最终被某些心怀不轨的力量扭转成了一场"闹剧"。
而两岸统一更是大势所趋,空口白牙就想扭转真相挟持舆论,只能说台当局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