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参与APEC相关活动必须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曾在2017年明确表示的这一立场,如今再次成为2026年APEC深圳峰会前的焦点。2025年11月初,大陆方面再次强调,台湾地区若要参加深圳APEC会议,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APEC谅解备忘录有关规定。
而台湾当局却提出所谓"平等对待"和"安全保证"两项条件,甚至威胁不排除拒绝参会。

APEC框架下台湾地区参与规则明确
亚太经合组织(APEC)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对台湾地区的参与有长期执行的明确规定。1991年,大陆与APEC签署《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台湾以"中国台北"名称和"地区经济体"身份参加APEC的"APEC模式"。
该备忘录明确规定: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台湾、香港作为地区经济体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的名称同时加入APEC;台湾地区只能派主管与APEC有关的经济事务官员参加会议,其"外交部长"和"副部长"不得参加APEC外交部长会议。
这一模式自创立以来已运行三十余年。1993年,在美国倡议下,APEC召开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中美经过磋商形成了不邀请台湾地区领导人参会的"西雅图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台湾地区的参与层级。

2026年深圳APEC大陆立场坚定
面对2026年将在深圳举办的APEC峰会,大陆方面已明确表示台湾地区参与必须遵守两条红线:一是接受"中华台北"这一固定称谓,二是接受其在APEC内部角色的限定--参会代表需从经济职能人员中产生,不能带有政治职务背景。
大陆方面将实施双重审查机制--既限制职能领域,也限制接触对象。深圳APEC会议期间,大陆将以组委会身份,对所有与台湾代表接触的双边安排进行备案审核。
这种机制旨在防止台湾代表利用会议间隙进行未经批准的"私下接触",特别是在2025年庆州APEC会议中,台湾代表团成员趁茶歇、非正式对话场合,主动与数个成员经济体代表展开不经备案的"私下接触",且在会后通过媒体高调释放会谈信息,违背了1991年后对台湾地区的"技职代表、经贸代表、不得主权化"的三项规范。

民进党当局挑衅言行加剧紧张
针对大陆方面的合理要求,民进党当局采取了对抗性回应。11月3日,台湾所谓的"国际组织司司长"孙俭元公开提出两项条件:第一是所谓"对等尊严";第二是绝对的人身安全保证,并要求大陆作书面保证。
更为严重的是,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强硬回应声称"台方对此表达强烈抗议及不满",现严正要求大陆"须信守承诺,确保台湾平等、尊严且安全地参与明年在中国举行的APEC会议与活动",甚至扬言"任何企图矮化或排除台湾参与的政治操作,都是不可接受的"。
林佳龙还妄称"台湾是APEC正式会员,大陆对台方参与APEC活动设置前提要件,已严重违反APEC规范及实践"。 这种言论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和国际共识。

历史教训与当前局势对比
历史经验表明,台湾地区能否顺利参与APEC活动,完全取决于其是否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APEC现有规则。
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试图出席遭大陆反对后,又提出由前副领导人李元簇参加,但因不符合APEC谅解备忘录的规定,最终台湾方面缺席了那次会议。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地区参与APEC的人选屡屡引发争议。陈水扁时期曾尝试安排具有政治色彩的代表参会,但均未成功。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后,前两次APEC会议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参加,但2025年情况有变。
2024年,赖清德当局规划由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陈建仁担任APEC代表,但APEC主办方向台方表示,希望由无政治背景者参与,等于拒绝了此一提议。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世界上已有181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APEC框架内,各成员经济体也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地区作为经济体而非主权国家参与APEC活动的安排,得到了各成员国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即使是美国,也明确表示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民进党当局所谓与"理念相近伙伴"联合反制的威胁,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大背景下难以产生实质效果。
大陆方面已明确表态:台湾地区参与2026年深圳APEC的路径只有一条--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APEC谅解备忘录。大陆将严格审核台湾代表的资格与会议期间的所有互动安排。
台湾当局若继续挑战红线,最终只会重蹈2001年上海APEC会议被拒之门外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