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新版《安全要求》发布不久前的3月下旬,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车内3人遇难。该车辆在碰撞后曾产生剧烈燃烧。不过,车辆从碰撞到燃烧的时间,小米汽车并未公布。对于车辆燃烧的原因,以及有没有达到旧版动力电池国标规定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这些问题一度是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位动力电池企业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车辆剧烈燃烧可能是碰撞引起的多电池短路、热蔓延所致。他表示,按照之前的国标要求,保证5分钟的逃离时间前提是只有一个电池的短路情况下。"但车辆发生事故时,可能出现多个电池同时短路,所以热蔓延的速度会更快。"该总工程师称。
压力增加 新国标或加速行业洗牌
新版《安全要求》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全的同时,也给动力电池企业和主机厂带来了一定挑战。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安全要求》的出台,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升级压力来看,新规在电池热扩散测试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会给部分主机厂和二线电池企业带来技术升级压力。
"企业为达到新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新的电池材料、改进电池结构设计、优化热管理系统等。例如,研发更高效的隔热材料来防止热扩散,加强电池包底部防护结构设计等,这都会导致研发成本上升,使动力电池企业和主机厂的成本压力增加。"詹军豪认为,电池新国标出台可能加速行业洗牌,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不过,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规,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詹军豪认为,它们此前就在电池安全技术上有较多布局,有望在新规下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上述宁德时代工作人员就向记者透露,早在2020年,宁德时代就提出并量产搭载第一代无热扩散(NP)技术的电池,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的要求。目前,宁德时代还在持续迭代NP技术,包括可实现高压与烟气主动分离的NP 2.0,和能做到"热失控不冒烟"的NP 3.0。
安聪慧也表示,吉利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从初步情况来看,吉利有信心能够提前实现(新国标的要求)。"安聪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