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大暑了,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就到了,过了大暑,再熬半个来月,秋天就来了。
大暑为啥这么重要
老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意思就是小暑只是热个开头,大暑才是真·热到顶峰,这会儿正好卡在"入伏"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对庄稼来说,这大热天配上雨水(就是"雨热同期"),长得嗖嗖快,农民最喜欢这种天气。
大暑怎么过才舒服?
核心就一个字,"静"
别在大太阳底下瞎折腾,干活挑早上或傍晚凉快的时候。
天热容易心烦气躁,咱得学着心平气和,心里静了,身上也就感觉凉快了,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嘛。
白天长,中午可以眯会儿小觉,晚上可以稍微晚点睡,早上早点起,这样更符合身体自然的节奏。
大暑天冷不冷,有啥讲究?
老话讲"大暑冷飕飕,立冬笑死牛"。大暑本该热得要命,要是凉飕飕的,那可不是好事。
为啥,因为天冷庄稼就长得慢,该熟的时候熟不了(贪青晚熟),拖到冬天,还没成熟呢,天就冷了,农民只能把长不好的或者没熟的庄稼割了喂牛,牛倒是高兴了,人可就亏大了。
今年大暑有啥特别?
今年大暑是农历六月二十八(公历7月22日),按老辈子的说法,这叫"大暑在尾"。
农谚有云,"大暑在头,热死老牛,大暑在中,冷热适中,大暑在尾,伏里穿袄"。
意思是
大暑赶在六月上旬(头),后面会热死人
赶在六月中旬(中),后面天气就比较正常,不太热也不太凉。
赶在六月下旬(尾),后面冷天来得早,三伏天可能都得穿袄了。
所以今年是"大暑在尾",按老经验看,后面天气应该比较"冷吗",算不算个好消息。
重点来了,大暑这天,能看今年旱涝?
农民靠天吃饭,最关心天气。老话讲"一年旱涝看大暑",意思就是大暑这天的天气,能预示接下来是旱还是涝。咱们看看老农谚咋说
大暑毒日头,伏里干断河
"毒日头"就是大晴天,晒死人那种。
要是大暑这天是大太阳,老辈人说,这预示着后面一段时间雨水会很少,三伏天里可能干旱得连河都干了。
三伏天本来就热,水蒸发快,再不下雨,庄稼就惨了,俗话说"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大暑前后正是庄稼抽穗、灌浆(长粮食粒儿)的关键时候,最需要水,这时候闹旱灾,收成能减一半。
大暑一日晴,旱到七月底
意思更直接,大暑这天要是晴天,后面可能一直少雨,干旱能持续到农历七月底。
这同样强调大暑天晴容易引发严重"伏旱",不光庄稼可能减产,连人畜喝水都困难。
大暑雨打头,连阴四十五
"雨打头"就是下雨,雨点子能打湿头发。
老话说,大暑这天下雨,预示着后面会有挺长一段时间的阴雨天。
"连阴四十五"是个夸张说法,意思是阴雨连绵的日子会比较多。
农谚还说"大暑连天阴,遍地是黄金",为啥是黄金?因为这时候下雨多,庄稼喝饱水,长得壮实,秋天收成好,金黄的粮食堆满地,可不就像黄金嘛。
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
这句总结得更明白
大暑下雨(尤其下得大),预示着秋天雨水也充足。
大暑要是不下雨或者雨很小,那后面可能很长时间都缺雨少水,连喝水都成问题。
总结一下老祖宗的智慧
"一年旱涝看大暑"的核心意思就是
大暑这天要是下雨(尤其下得透),后面雨水可能就比较多。
大暑这天要是大太阳(晴天),后面就可能比较干旱,得小心伏旱。
当然啦,这些是老辈人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天气变化复杂,咱也不能全指着农谚。不过,看看这些老话,了解其中的道理,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