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对刑释人员再就业问题报道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多位刑释人员、法律专家、政府官员以及企业负责人,深刻感受到了这刑释人员群体在回归社会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挑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就业的问题,更是关于社会包容、法律公正与人性关怀的深刻探讨。
"你坐过牢,我们不会用。"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无数次刺痛了刑释人员的心。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太多类似的故事。一位2021年底刑满释放的受访者说,他尝试过不下20份工作,从电子厂到货拉拉,再到滴滴,但每一次都因为犯罪记录而被拒之门外。
这种直接的、无形的歧视,让他感到自己仿佛被社会永远地贴上了标签,难以撕下。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种歧视不仅仅存在于职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刑释人员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排斥和孤立。
一位2025年7月刑满释放的受访者无奈地说:"在社会上,我们好像被打上了一种永远抹不去的疤。"这种标签化的社会认知,让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明确规定,刑释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中,这一法律条款却往往难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