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给儿子穿了小裙子。(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这种生活分工跟大多数人确实不一样,平常我老婆也会因此遭受一些负面的评价。不过我们一致认为,只要我们生活得幸福,别人怎么评价我们,其实是无关痛痒的问题。
到了深圳,接触了自媒体运营的工作,我才发现摩梭文化的独特性,比如现在网上有许多关于女性主义的呼声,我发现,原来这些所谓先锋的思想,就是我们文化里日常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摩梭文化的核心,就是"女尊男不卑",尊重女性是摩梭人的无意识行为,就比如游戏中的被动技能,一直是被激活的状态。
我感悟最深的一次,是我跟老婆回到她江西老家,发现祠堂只有男人的名字,而祭祖的时候,女性得由男性带着去才行,否则祭拜是无意义的。这让我很震惊,在我们的生活里,男性和女性是一样重要的,甚至女性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更重要一些。
按照摩梭人的母系文化,孩子应该跟妈妈姓,但是由于孩子的妈妈也很喜欢摩梭文化,再加上摩梭人的人口越来越少,整个中国现在只有5万不到的摩梭人,所以我们决定给孩子取一个摩梭名字叫"朗格泽望",为了方便登记,就只取了名,没有写姓。
希望带娃的男人越来越多
其实目前男性带娃面临的社会认同感比较低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社会主流认知就是男性去承担家里面的经济开支,男性就是家里面的天,如果反过来了,不管做的事情本身是不是正确的,都会受到争议。
我最开始一边带娃一边做育儿自媒体,也是想着能慢慢承担一些家里的经济开支。在短视频平台,我发一个内容,往往10条里面会有8条是贬低的。看这些负面评价会影响心情,但我还是会很耐心地去跟他们沟通,希望我们都能把观点表达出来,把事情聊开。
除了男性带娃面临的社会认同的问题,有时候男性带娃的孤独感可能会比女性更重,因为身边同样的群体太少了。妈妈带娃,从坐月子或者怀孕的时候就有各种孕妈群,宝妈群,大家多少还能在社群里找到一些归属感,
但我作为男性,全职带娃还挺孤独的,我当然也可以跟宝妈聊一聊,但是别人会觉得你挺奇怪的,而且女性对男性有点戒备心,很少人会愿意跟我交流,或者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群体,我也融不进去。再加上可能人们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不平衡的情绪,比如为什么别人家老公可以带娃,我的老公就不可以?
带娃的男人太少了。(图/《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
在深圳这样工作节奏比较快、压力比较大的地方,带娃的爸爸我几乎没见过。遇到的除了宝妈,还有很多是上一代女性在带娃的。我试着在网上找一些带娃的爸爸交流,但是几乎找不到。
最近,我的自媒体评论区有人跟我说她也要生小孩了,她老公打算全职带娃,想跟我交个朋友,我说我非常乐意。
毕竟,想认识一个全职带娃的男性朋友,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