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羿投资认为,上半年成长和红利板块轮动上涨,整体市场还是"哑铃"型投资风格,未来这种风格大概率会持续。聚鸣投资董事长、基金经理刘晓龙表示,高股息类资产、避险资产、结构增长的资产还是市场共识所在。
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总经理兼基金经理董宝珍认为,市场对银行股存有错误认知,认为银行股缺乏成长性,甚至担忧其资产质量,因此长期给予较低估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认知忽视了政策引导下,长期资金进入对低估值板块的支撑作用。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表示,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从过往的"去财政化、市场化、打破刚兑"的"顺周期"模式,逐渐转变到新模式,具有"弱周期"的特征:银行息差下行预计慢于无风险利率,资产质量呈现弱周期性,得益于财政与银行关联度增强、底层核心资产有兜底、新生零售风险可控、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化解风险、银行股息率持续性强;如果无风险利率下行,银行稳健的股息持续有吸引力,经济弱复苏大背景下,优质资产较少,且债券利率震荡下行,资产荒增强银行股吸引力。
中信证券研报同样认为,下阶段,由于公募新规的正向影响,叠加险资对稳定回报型权益资产需求的延续,机构增配空间仍存。
可能进一步"走牛"
在大盘走高的同时,场内基金也表现强劲。数据显示,7月10日收盘,有超六成ETF收涨。其中,易方达香港证券ETF领涨,涨幅3.87%,一众稀土ETF、房地产ETF、生物科技ETF、光伏ETF的涨幅也相对靠前。
消息面上,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其中,CPI同比上涨0.1%,为连续下降4个月后转涨。CPI由降转涨主要受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所回升影响。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