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天气依旧炎热,但比天气更热的是仁爱礁周边骤然升级的局势。8月27日,中国海军"南拖185号"拖船出现在仁爱礁海域,距离菲律宾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仅5海里。
与此同时,菲律宾两艘数千吨级的主力执法船只却悄然撤离半月礁海域返回港口。这场持续了26年的闹剧,似乎终于要迎来大结局。
拖船现身仁爱礁,菲方表面镇定实则心慌
"南拖185号"可不是普通船只。这艘拖船曾经参与过在仙宾礁驱逐菲律宾海警船的任务,这次出现在仁爱礁附近,针对性相当明显。
菲律宾海军的反应很有意思。发言人特立尼达在记者会上故作镇定地说:"拖船的出现'不足为虑',单凭一艘拖船无法拖走停泊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
但他话锋一转又警告道:"马德雷山号是菲律宾在南海的'红线'之一,如果中方企企图登舰或是把它强行走,菲方将启动紧急因应计划。"
这种一边说"不怕"一边又警告的做法,明显是心里发虚。"马德雷山号"的故事得从1999年讲起。
当时菲律宾以"船底漏水"需要维修为借口,故意将这艘二战时期的老旧坦克登陆舰搁浅在咱中国的仁爱礁上。
这一"坐"就是26年。期间咱中国多次要求菲律宾拖走该舰,但菲方始终拒绝。不仅如此,菲律宾还通过定期补给维持其存在,试图将这艘破旧的军舰打造成"军事前哨"。
如今这艘船体早已严重腐蚀,甚至濒临报废。卫星影像显示,该舰上层建筑40%的面积已被海水长期浸泡,仅剩10平方米的轮机舱勉强可供驻守士兵栖身。
菲律宾对"马德雷山号"的最后一次成功补给还要追溯到今年5月。自此之后,咱中国海警加强了管控,菲方的补给船再未能靠近。
船上驻守的菲律宾士兵日子相当艰难。饮水配额只有区区500毫升,靠接雨水勉强度日。甲板厨房已经坍塌,士兵们不得不利用汽油桶生火煮食。
唯一的一台卫星电话,电池也捉襟见肘,每天仅够开机三分钟的通话时间。这种生活条件简直比野外生存还要艰苦。
军事部署升级,中方全方位管控
咱中国在仁爱礁周边的部署可谓天罗地网。仁爱礁潟湖内,13艘中国渔船组成第一道封锁线,船身交错排列,彻底堵死潟湖入口。
第二道防线上,2艘海警舰艇和3艘刚性充气艇架起重机枪,防水布下榴弹发射器的轮廓若隐若现。最外围,海军护卫舰雷达全开,舰载无人机群24小时盘旋监控。
菲军记录显示,中国已在仁爱礁周边集结25艘以上舰船,形成"进不来、出不去"的绝杀局。这种部署充分体现了咱中国对南海局势的全面掌控能力。
菲律宾在南海的强硬姿态,与其国内政治困境密切相关。马科斯政府支持率持续下跌,加之杜特尔特被捕及关税问题引发民怨,使其执政合法性受到质疑。
为了转移焦点,马科斯借助南海问题煽动民族情绪,将民众的不满导向外部矛盾。此外,挑动南海争端也有讨好美国的考量。
但这一策略似乎并不奏效。今年5月的中期选举结果给马科斯带来了沉重打击,靠煽动民粹情绪巩固不了他的地位,只有搞好经济才是王道。
经济压力可能是菲律宾态度软化的真正原因。特朗普政府对菲律宾加征17%的关税,让原本就经济增长乏力的马科斯政府雪上加霜。
在今年5月的东盟峰会期间,马科斯终于和我国高层搭上话,双方讨论了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马科斯表示非常担心贸易局势,因为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驱动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外长马纳罗向中方抛出橄榄枝,声称愿意与我国达成任何额外协议,以确保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解决方案可期,临时安排正在谈判
经过两年多的挑衅,马科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两个事实。第一,美国靠不住。近两年里,马科斯政府没少在南海挑衅,双方也爆发过多次直接摩擦。
但美方的安全承诺永远只停留在口头上。马科斯政府内部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如果中菲因为涉海争端爆发热冲突,美国只会作壁上观、坐收渔利。
第二,靠炒作南海问题,转移不了内部矛盾,更无法实现其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的目的8。南海问题炒作了两年多,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却一路下跌。
事实上,中菲去年7月就曾达成"临时安排"。根据这一安排,中方允许菲方向坐滩军舰运送基本生活物资,但不得运输建筑材料。
但菲方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借机炒作,以挑衅行动刺激国内舆论。如今,菲方再次寻求与中方达成新的临时安排,以确保能向坐滩军舰提供补给。
咱中国一向主张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如果菲律宾真心诚意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仁爱礁问题完全可以找到和平解决的方案。
中国海军"南拖185号"拖船现身仁爱礁海域,距离菲律宾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仅5海里,标志着这场持续26年的闹剧即将落幕。
菲方一边嘴硬"不足为虑",一边紧急寻求与咱中国签署"临时安排"协议。菲律宾终于意识到美国靠不住,炒作南海问题转移不了国内矛盾,只有搞好经济才是正道。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圆满收官,菲律宾不愿被孤立,开始转向务实合作。仁爱礁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彰显咱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