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斯克而言,该法案中数项条款犹如直接的"宣战"。其中,取消对电动汽车购买者最高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并转而要求现有电动汽车车主每年缴纳250美元的年费。这无疑将对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的特斯拉的销售前景构成直接冲击。这触动了马斯克商业帝国的核心利益,也成为双方矛盾爆发的燃点。
他们为何反目?专家解读
多位专家指出,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决裂,其根源在于深刻的利益分歧与政策诉求的落空。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忻华分析认为,马斯克的科技企业未受到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带来的实惠,这是马斯克与特朗普闹翻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马斯克期望特朗普政府能继续通过行政措施扶持由其企业主导的电动车行业,但这一期望显然未能实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安全中心研究员马天平亦向每经记者表示,特斯拉等新能源科技企业难以从"大而美"法案的现有框架中直接受益。法案的实施,短期内无疑会对特斯拉造成冲击,尽管其长期市场影响力仍取决于产品成本与消费者接受度。
马斯克本人也毫不掩饰对该法案的极度不满,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将其斥为"令人作呕的怪物",指责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改革。
特朗普与马斯克(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斯克因素":特斯拉股价震荡、品牌受损
特朗普与马斯克之间的公开冲突,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特斯拉。在6月5日双方激烈互怼之后,特斯拉的市值在短短一夜之间蒸发超过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64亿元),创下了该公司单日市值缩水的最高纪录。尽管在随后传出双方可能通话的消息后,特斯拉股价有所回升(6月6日收涨3.65%),但这短暂的波动足以显示市场对这场顶级政商冲突的敏感与忧虑。
投行Wedbush的董事总经理、知名科技股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向每经记者指出,这场"口水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投资者普遍担心,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友谊的终结,可能会改变未来几年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所面临的监管环境。
事实上,马斯克本人的公众形象及其政治姿态,早已成为影响其商业帝国的一把双刃剑。此前在他短暂担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期间,其部分言行已引发公众反感,并对特斯拉的品牌声誉和产品销量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Axios Harris民意调查的数据,在"最受美国人关注的公司声誉"百强榜单中,特斯拉的排名已从2021年的第8位大幅下滑至第95位,SpaceX的排名也从第5位跌至第86位。
这种品牌形象的受损,叠加市场竞争的加剧,直接体现在特斯拉的销售数据上。研究公司New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销量已连续五个月下滑。特斯拉在今年4月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也印证了这一困境。由于汽车交付量的骤减,公司的营收、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惨淡的业绩,也促使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表态,将从政府事务中抽身,重新将工作重心聚焦于特斯拉的业务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