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又开始拿涉华议题刷存在感,"炮轰"五家企业对华售卖了价值380亿美元芯片设备。
对此,美议员怒批这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并趁机在报告中喊话特朗普政府,要求立即扩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禁令。
很显然,其所谓"威胁国家安全"的指控,无非是为扩大封锁找的借口,这个委员会本身就是靠炒作"涉华议题"来博眼球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点名的五家企业里面既有美国本土公司,也有美国的盟友企业,它们分别是荷兰的阿斯麦、日本的东京电子,美国自己的应用材料、科磊和泛林公司。
他们特意把美国本土企业和盟友企业混在一起点名,算盘打得很清楚,在他们看来,光靠美国自己的企业,没法完全切断中国获取芯片设备的渠道。
所以想拉着荷兰、日本这些盟友一起加码限制,把它们也绑上美国"卡中国芯片脖子"的战车。
而且,该委员会的共和党籍主席约翰·穆勒纳在声明里说得很直白,一边指责这些企业为了多赚钱,连美国的国家安全都不顾了。
一边强调"绝对不能把关键设备交给主要对手,不然美国会输掉技术军备竞赛"。
不难看出,他们打心底里害怕中国拿到设备后加速技术突破,动摇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试图继续借"国家安全"的名义,卡中国技术发展的脖子,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
不过,这套用了这么多年的老套逻辑,现在想奏效可没那么容易了。
这如意算盘首先绕不开一个现实:报道里明确提到,中国市场占这五家企业总营收的39%。真要是按议员的要求彻底断供,最先扛不住的恐怕是这些企业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美议员的批评,阿斯麦直接拒绝置评,应用材料、泛林干脆不回应,这些企业的沉默,其实是不想为美国的政治博弈买单。
只能说,这场"急吼吼的喊话",本质是美国科技霸权逻辑的又一次暴露。
这些年美国为了卡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手段真是一次比一次极端:从限制EUV光刻机出口,到管控高性能芯片销售,现在又想扩大设备禁令。
不过,半导体产业早就是全球化格局,美国企业自己也离不开中国市场。
就比如之前特朗普政府允许英伟达恢复对华销售部分芯片,并要求企业上交15%营收,说白了就是既想赚中国的钱,又不想让中国技术进步,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更讽刺的是,美方总想用半导体当"敲门砖",在跟中方的谈判中逼中国接受不合理条件。
这次试图把管制延伸到盟友企业,本质上也是把正常的经贸合作,变成了政治胁迫的工具。
美国的"规则"从来都是看自己的利益定的,对自己有利就遵守,对自己不利就修改,核心就是想让全球产业链都围着美国的霸权转。
但这种"脱钩断链"的做法,只会让中国加速自主创新,这些年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有目共睹,都在一步步补齐短板。
要是美国还执着于用禁令打压,最终只会把自己困在霸权的死胡同里,而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压力下逐渐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