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袭!这些症状要警惕

2025-11-15 15:40  头条

32岁的小李发烧后自行吃感冒药,3天未退还添胸闷咳血,急诊确诊甲流新毒株合并肺炎。他的经历,暴露了甲流防控的关键误区,错把甲流当普通感冒硬扛,极易拖成重症。

不少患者问:"新毒株和以前的甲流有啥不一样?怎么和感冒、新冠区分?啥时候必须去医院?"今天就从临床视角,把甲流新毒株的核心知识讲透,帮大家避开误区、科学应对。

甲流新毒株的"真面目":和旧毒株比,它有3个新特点

甲流新毒株并非"全新病毒",而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株。和往年常见的甲流毒株相比,它在传播、症状和并发症风险上有3个明显变化,这也是今年甲流容易被误判的关键原因。

1、传播力更强,家庭聚集性感染高发

往年甲流多在学校、写字楼等密集场所传播,而今年更加严重,家庭聚集现象更明显,往往一个人感染后,3天内配偶、孩子或老人会陆续出现症状。

2、发热峰值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以往甲流患者发热多在38.5℃-39℃,退烧药起效后不易反复;而新毒株感染者,发热常突然飙升至39.5℃以上,部分患者甚至达40℃,且退烧药效果有限,服药后体温仅能短暂下降,半天不到就会再次升高,持续时间多在3-5天。

3、对基础病患者"更不友好",并发症风险升高

往年甲流并发症多集中在老年人,而今年门诊发现,糖尿病、慢阻肺、哮喘等基础病患者,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往年高很多。这是因为新毒株会加重身体炎症反应,对基础病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额外负担。

易混淆!甲流新毒株vs普通感冒vs新冠,3步精准鉴别

1、看发热特点

甲流新毒株是"急升高热",通常在发病12小时内体温就飙升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普通感冒多是"低热或中热",体温很少超过39℃,且波动较大,上午低下午高。

新冠发热表现多样,既有高热也有低热,但很多患者发热前会先出现怕冷、肌肉酸痛,且部分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更长,可达5-7天。简单说,"突然烧到39℃以上",先考虑甲流或新冠,普通感冒很少这样。

2、看全身症状

甲流新毒株的"全身酸痛、乏力"非常明显,患者常说"全身像被打了一样,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这种症状在发病初期就会出现,且持续3-4天;普通感冒的全身症状很轻,多是"轻微乏力",不影响日常活动。

新冠的全身症状介于两者之间,肌肉酸痛多集中在腰背和腿部,部分患者会伴随嗅觉或味觉减退,这是甲流和普通感冒很少出现的。如果"高热+全身瘫软"同时出现,甲流的可能性更大。

3、看呼吸道症状

甲流新毒株的呼吸道症状是"渐进加重",初期可能只是轻微咽痛,2-3天后逐渐出现干咳,严重时会胸闷;普通感冒的呼吸道症状"出现早、症状杂",发病当天就会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多有痰;

新冠的呼吸道症状多是"干咳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咽痛,但鼻塞流涕相对少见。简单总结:"先高热乏力,后干咳咽痛"是甲流新毒株的典型表现;"先鼻塞流涕,后低热"多是普通感冒。

别硬扛!出现这4种情况,立即去医院就诊

1、持续高热超3天不退

这里说的"持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且服用退烧药后仅能短暂下降,甚至完全无效。高热持续不退说明身体炎症反应剧烈,若不及时干预,很可能损伤器官。

2、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或喘息

这是肺部受影响的典型表现。如果患者出现"稍微活动就喘不过气""平躺时胸闷加重""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哪怕没有发热,也要立即就医。

3、意识模糊、精神状态差

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若出现"胡言乱语""嗜睡叫不醒""烦躁不安"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儿童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止、尿量减少",这是身体脱水或毒素影响神经系统的信号。

4、基础病突然加重

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突然失控,且用常规药物无法控制;慢阻肺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要频繁用雾化药;冠心病患者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这是因为甲流会诱发基础病急性发作,若不及时处理,可能比甲流本身更危险。

这里要提醒大家:去医院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戴N95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甲流接触史",这样医生能更快明确诊断,减少等待时间。

甲流新毒株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识别和应对方法,就不用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