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中国,冯德莱恩对华表态后,欧盟态度变了,千亿关税砸向美国,这一次的反击不会妥协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出了一句话:"坚信欧中能够实现互利合作。"关键时刻,布鲁塞尔传来消息,欧盟成员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价值930亿欧元的对美反制关税清单。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地缘政治大戏的关键场景。冯德莱恩前脚刚离开中国,欧盟后脚就向美国亮出了獠牙,这种时间上的微妙衔接,很难说只是巧合。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几个月前。今年4月,美国突然宣布将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对等关税",当时欧盟的反应还比较克制,只是准备了一份21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但到了7月,特朗普政府变本加厉,威胁要将关税提高到30%,这下彻底激怒了欧盟。欧盟委员会迅速通过了第二份72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并在7月24日将两份清单合并为930亿欧元的"超级武器"。这个数字不是随便定的,它相当于欧盟每年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的将近一半。如果8月7日前美欧谈判没有结果,这些反制措施将自动生效。
冯德莱恩(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态度转变。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一直是对美关系中的温和派。但这次,德国坚决不妥协,这种强硬表态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欧盟这次的反制清单设计得很巧妙。它包含了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这些能够精准打击特朗普政治基本盘的商品。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而欧盟选择对农产品加征关税,明显是要让特朗普在国内感受到压力。更狠的是,欧盟还特意把法国和爱尔兰强烈反对的美国威士忌列入了清单,就是要向美国展示欧盟内部的团结。
为什么欧盟这次如此强硬?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美欧之间的信任已经破裂。欧盟原本以为配合美国打压中国能换来特殊待遇,结果发现美国对盟友一样下狠手。菲律宾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亲自跑到华盛顿求情,最终只换来美国象征性地将关税从20%降到19%。欧盟现在明白了,对美国卑躬屈膝换不来尊重,只会换来更狠的宰割。
冯德莱恩这次亚洲之行很能说明问题。在中欧峰会上,冯德莱恩的调子明显软化,承认需要"重新平衡"中欧关系。中国则一方面明确反对欧盟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会晤的积极意义。这种既斗争又合作的复杂互动,反映了欧盟在中美博弈中寻找平衡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