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没救了?郝龙斌要求大陆宣示“不独就不武”,绝口不提统一

2025-10-16 13:39  头条

郝龙斌们以和平之名行政治算计之实,国民党的前途就在这样的投机中渐渐消磨殆尽。

国民党主席候选人郝龙斌在10月14日的记者会上阐述他的两岸政策。

在这场被舆论视为挽救选情的战役中,郝龙斌提出了举办党内两岸政策大辩论、在北京上海设办事处、扩大"双城论坛"为"两岸论坛"等主张。

而他最引人注目的提议是--呼吁大陆应宣示所谓的"台湾不独,大陆就不武"。

郝龙斌在两岸政策上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表面上是为促进两岸交流,实则充满了精明的政治算计。

他提出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将"双城论坛"扩展为"两岸论坛",这些建议看似积极,却都巧妙地回避了两岸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统一。

在蓝营内部选举中,郝龙斌的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度低到了只有6%。

这种低迷的支持率,恰恰解释了他为何在此时抛出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论调。

郝龙斌在阐述其两岸政策时,特别强调"中道、务实"的道路。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其具体主张时,就不难发现这个人所谓的"中道",其实是回避核心矛盾的骑墙策略。

他主张的"双城论坛"成功经验扩充,也被外界视为其个人政治资本的炫耀,而非真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举措。

郝龙斌要求大陆宣示"台湾不独、大陆就不武",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台海和平,实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情感绑架。

这种主张将两岸和平的责任单方面推给大陆,却绝口不提台湾方面应承担的统一义务,暴露了其政治话语中的双重标准。

通过打出"和平"旗号,郝龙斌试图塑造自己作为两岸关系维护者的形象。

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只有善意才能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

然而,这种将和平与统一割裂开来的论述,无异于"只要果实不要根基"的短视行为。

郝龙斌更声称"国民党是可以跟大陆对话,维系和平的重要的政党"。

这种表述试图将国民党塑造成两岸关系的唯一纽带,却忽略了只有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统一目标的前提下,两岸的和平对话才有真正的政治基础。

郝龙斌的两岸主张不仅在大陆层面站不住脚,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在最近辩论会上,几位候选人围绕两岸政策展开了激烈交锋。

其中候选人张亚中相对来说,就明显更有见识,他在辩论中也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

他认为,其他候选人虽然反对"台独",但却没有明确支持统一,而是模糊地主张"维持现状"。

张亚中直言,"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并共谋统一大业。

不得不说,郝龙斌所谓"对等尊严"的主张,甚至有点"蓝皮绿骨"的意思。

也就是一些岛内一些蓝营的人,表面上坚持蓝营立场,但实际上与绿营趋同。

郝龙斌在两岸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反映了国民党整体方向的迷失。

他一方面声称要推动两岸交流,另一方面又缺少民族大义。

这种左右逢源的姿态,不过是政治投机的表现。

郝龙斌的两岸主张实际上代表了国民党内部一种机会主义的思潮--试图通过模糊处理核心问题来争取最大化的政治利益。

然而,这种策略不仅难以获得大陆的信任,也无法真正赢得台湾民众的认同。

从郝龙斌的低支持率可以看出,选民对于缺乏核心信念的政客已经产生了厌倦。

在两岸关系上,郝龙斌试图走一条左右逢源的道路:既想从两岸交流中获取政治资本,又不愿承担统一的历史责任。

他要求大陆做出"不独不武"的承诺,却绝口不提统一的终极目标,这种选择性回避的做法,无疑是对两岸关系本质的误解或故意扭曲。

郝龙斌在抛出他的两岸政策时,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真正持久的和平从来不是通过回避核心问题来实现的。

统一是必须的,"没有统一"就没有和平可言,两岸只有统一了,才会有持久的和平。

郝龙斌的"不独不武"主张,不过是为国民党已经迷失的方向再添一层迷雾。

随着蓝营内部选举临近,郝龙斌的低支持率已经说明了一切。

国民党若继续由这类机会主义者掌舵,恐怕不只是两岸关系,就连其自身的政治前途,也真的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