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援助
技术援助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奖学金、建设和商品。美国国际开发署签订合同或采购技术援助,并以实物形式提供给受援国。对于技术咨询服务,美国国际开发署利用私营部门的专家,主要来自受援国的专业人才库和美国政府专门机构。许多东道国政府领导人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技术援助来开发 IT 系统并采购计算机硬件以加强其机构。
为了培养本土人才和领导力,美国国际开发署为美国大学提供奖学金,并协助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美国国际开发署直接资助当地大学在发展重要领域的项目,并通过其支持与美国大学建立伙伴关系。各种形式的技术援助经常被协调作为地方机构发展的能力建设方案。
2、经济援助
财政援助为发展中国家组织提供现金以补充其预算。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向当地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提供财政援助,这些组织反过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尽管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前提供贷款,但现在所有财政援助都以无偿赠款的形式提供。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重视资金援助而非技术援助。2004年,布什政府成立了千年挑战公司,作为一家新的外援机构,主要限于提供资金援助。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国际开发署自身的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资金援助,称之为"政府对政府"或"G2G"援助。
--组织
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国家发展项目为核心,由其驻发展中国家办事处("美国国际开发署代表团")管理,并得到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总部的支持。
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各国的工作都围绕着一个由驻地办事处(称为"代表团")管理的个别国家发展计划进行。美国国际开发署代表团及其美国工作人员是该国的客人,其身份通常由美国政府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框架双边协议"确定。框架双边协议赋予代表团及其美国工作人员与1961 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赋予美国大使馆和外交官的特权相似(但不一定相同) 。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代表团在五十多个国家开展工作,与这些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协商,以确定将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的项目。作为这一过程的一部分,美国国际开发署代表团进行社会经济分析,与东道国领导人讨论项目,设计对这些项目的援助,授予合同和赠款,管理援助(包括评估和报告),并管理资金流动。
随着各国发展并减少对援助的需求,美国国际开发署缩减并最终关闭了其驻地代表团。美国国际开发署也会在东道国出于政治原因提出要求时关闭其驻俄使团。2012 年 9 月,应俄罗斯要求,美国关闭了美国国际开发署驻俄罗斯使团。该组织在莫斯科的使团已经运作了 20 年。2013 年 5 月 1 日,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要求美国国际开发署关闭其在该国已工作 49 年的使团。该组织于 2013 年 9 月 20 日完成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