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留学生能转回清华北大吗?舆论恐怕不同意!(3)

2025-05-26 11:46  头条

也是基于这个标准,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华夷之辩、夷夏之防的概念。义利兼顾,但以义为本,是华夏,有利无义、唯利是图是蛮夷。按此标准,现代西方文明自然也被归为蛮夷之列,在本质上和历次入侵中国的蛮夷并无本质不同,只不过技术,尤其是武器技术比他们领先而已。

学术和教育,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最重要元素之一,而大学则是它们的主要载体。因此,大学也具备现代西方文明的一般特征:有利而无义。利的发达是其所长,缺失义理则是其所短。

当在技术上,西方对中国的领先程度比较大时,这种技术领先就会掩盖西方缺失义的缺陷和危害。而一旦,这种技术落差被填平,尤其是当中国在技术上实现对西方的领先时,西方的缺失义理的缺陷和危害就会立马凸显出现。这是我们突然发现美国如此让人不齿的根源所在。

认为西方文化整体领先,以西方文化先进,中国文化落后,不再敢称西方为蛮夷,是民国后中国学者们受西方和日本误导后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异态和变态。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存在,是临时的,不具备可持续性。必然会消失。

然后,崇拜美西方的大学,以美国大学比中国先进,只不过这种整体的文化错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持续,必然会消失。同时,随着中国实现技术反超,西方式大学因缺失义理而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也变得愈发明显。

我此前已经多次指出,现代西方文明实际上和当年的佛教差不多,大学就和当年的寺庙差不多。从南北朝至唐,佛教和寺院在中国也曾盛极一时。而且当时的和尚和人们,也认为佛教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先进和优秀。但是,北宋之后,佛教和寺庙在中国开始进入边缘化甚至消失的通道。这种现象会在现代西方文明、科学和大学身上重现。

科学这套作为现代西方文明核心的知识系统,以及作为传播科学的载体的大学,从长期看,必然会在中国边缘化,甚至消失。一种以义为本、以利为末的,吸纳科学的,崭新知识系统必然会取代科学,同时,一种崭新模式的知识传播载体,也必将会取代大学。

或者说,中国必然会在学术和教育和西方脱钩,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西方的知识系统和大学进行变革,甚至革命的过程。这个过程已经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