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被剪断的地锁(图源:大风新闻)
岳先生提供给记者的信息是,当地宣传部门告知其该城区内有近97%的商铺积极配合了倡议,在整个春节期间都在夜间通宵达旦地开着店铺的灯光,只有3%的商铺未予配合。岳先生质疑"不配合的3%就活该被撬门吗?"
但是,此处让人质疑的还有,那些配合开灯的97%的商铺,究竟是心甘情愿地积极参与"欢乐、祥和和喜庆的节日气氛"的营造,还是同样因为忌惮频繁的行政检查和可能的行政强制不得已而为之?
又,根据岳先生的爆料,该片街区的商铺都是仿古建筑,因连接的电线都是明线,所以仅其店铺一个月的电费就高达3000元左右。由此,其实很难想象,那些97%的商铺仅为了配合营造祥和的过年气氛,自身就会不顾不菲开销将店铺灯光彻底常明。这不仅不符合商业逻辑,也再次暴露出权力膨胀和滥用,对于普通人权利的威慑和倾轧。
形式主义治理下的城市灯光秀
本案更荒诞之处还在于,执法人员无视明确的法律禁令,深夜撬门闯入店铺的原因,竟然是让所有商铺的灯都彻底长明,由此通过所谓的"古城亮化"行动来"营造欢乐、祥和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这种要求所有灯具彻夜长明来营造地方经济"灯火辉煌"的做法,与此前很多地方政府要求商铺统一门头招牌简直如出一辙,这不仅反映出地方治理的极端形式主义,本质上更是将本应受到法律保护的商铺,仅仅视为凸显自身政绩的工具。而且,这仅为了营造气氛就要求店铺彻夜亮灯,不仅不符合环保节能的目标,这种治理逻辑本身也极为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