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出现这个图标赶紧关:90%的人不知道,正在偷偷扣钱!

2025-10-29 11:46  头条

上周在社区银行,排队时听到后面的赵阿姨直叹气:"上个月工资刚到账,没买啥东西就少了300多,查了半天才知道是好几个APP在偷偷扣钱!"仔细一聊才发现,像赵阿姨这样被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搞得糊里糊涂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今天就带大家彻底搞明白,这些"隐形扣费"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一、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到底是什么?

先给大家打个比方,免密支付就像超市的快速结账通道,买东西不用输密码,"嘀"一声钱就扣走了;自动扣款更像是家里的定时管家,到时间自动帮你交钱,比如水电费、会员费。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4年发布的数据,62%的用户都遇到过非必要扣费,很多人被扣了钱都没察觉。

这些功能本来是为了图方便,但如果不注意管理,就像家里的水龙头没拧紧,钱会不知不觉地"溜走"。举个例子,很多视频平台用"首月1元"吸引你开通会员,可如果你没关掉自动续费,第二个月就会按原价扣20多块。还有共享单车的免密支付,要是骑完忘记关锁,费用就会一直扣下去。

二、这些地方最容易"偷偷扣钱"

1. 视频音乐类APP的"低价陷阱"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这些平台,经常推出"首月3元""首周1元"的优惠活动。很多人看到便宜就直接开通了,却没注意到默认勾选了自动续费。等下个月账单出来才发现,被扣了25元甚至更多。就像前面提到的赵阿姨,同时开通了3个视频会员,每个月光自动续费就要花70多块。

2. 生活服务类的"隐藏扣费"

美团、饿了么的会员续费,哈啰、青桔共享单车的骑行套餐,甚至水电费、话费代缴,都可能默认开通自动扣款。住在隔壁的孙叔叔就遇到过,之前开通了共享单车的包月套餐,后来不用了却忘记关闭,结果连续3个月被扣费,白白损失了60块。

3. 游戏和应用内的"儿童陷阱"

家里有小孩的要特别注意。现在很多手机游戏、学习类APP都有内购功能。如果开通了免密支付,孩子一不小心点错,可能几分钟就花掉几百甚至上千元。去年就有新闻报道,一个10岁的孩子趁着家长不注意,玩游戏买装备,半小时内花掉了5000多元。

4. 健身、美容等线下服务的"自动续费"

现在不少健身房、美容院也推出了线上自动续费服务。李阿姨办健身卡时,工作人员说"自动续费更划算",结果她想退卡时才发现,合同里写着要提前3个月申请取消自动续费,不然就会一直扣钱。

三、手把手教你关闭"隐形扣费"

1. 支付宝关闭方法

- 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下角"我的"

- 找到"设置"(齿轮图标),点击进入

- 选择"支付设置",再点击"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 这里会列出所有绑定的服务,挨个检查

- 不需要的服务,点击进入后选择"关闭服务"

2. 微信关闭方法

- 进入微信,点击右下角"我"

- 选择"服务"(以前叫"钱包")

- 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的图标

- 找到"扣费服务",就能看到所有自动续费项目

- 不想留的服务,直接点击"关闭扣费服务"

3. 单个APP的关闭方法

如果是某个APP的自动续费,比如视频会员,可以这样操作:

- 打开对应的APP,点击右下角"我的"

- 找到"会员中心""我的订阅"或者类似选项

- 在里面找到"续费管理""自动续费"

- 选择关闭自动续费

找不到设置入口怎么办? 可以在APP里搜索"客服",或者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咨询。比如爱奇艺客服电话是9510212,腾讯视频客服电话是95017。

四、管好钱袋子的6个实用技巧

1. 每月定期检查:建议每月5号左右,花5分钟时间检查支付宝、微信的自动扣款列表。就像每个月要检查水电费账单一样,养成这个习惯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 设置小额免密限额:如果觉得免密支付确实方便,可以设置限额。支付宝可以在"支付设置"里,把单笔限额设为200元;微信在"扣费服务"里,把免密支付限额设为500元。这样就算误扣,损失也不会太大。

3. 开通服务时"三看":看到"首月优惠""限时折扣"这类活动时,一定要看清楚三点:①是否默认开通自动续费 ②后续扣费标准是多少 ③如何关闭自动续费。

4. 给手机加多重防护:设置支付密码、指纹解锁、人脸识别,多重验证更安全。就像给家里装了好几把锁,小偷想进来可没那么容易。

5. 绑定专用银行卡:专门办一张银行卡绑定支付,里面只存少量钱。比如每个月放500元,就算被扣费,最多也就损失这么多。

6. 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如果孩子要用手机,提前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可以设置青少年模式,限制游戏、内购等功能。

赵阿姨学会这些方法后,不仅追回了被扣的钱,还养成了每月检查支付设置的习惯。现在她手机里只保留了真正需要的自动扣款服务,每个月能省下200多块。她说:"这些方法就像给手机上了把安全锁,自己的钱袋子,还得自己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