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加强与全球南方矿产国的合作,布局稳定、多元的关键矿产供应链。莫迪3.0将"关键矿产"上升为国家命脉:一是为满足"印度制造"发展需要。近年来在西方支持下,印度加入中低端芯片、"果链"、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组件等新产业的"中国+1"竞争梯队,但在发展这些新产业所需的稀土供应上却严重依赖进口,这让印度颇为不安;二是为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增强对关键矿产的自主控制。
于是,印度一边加入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参与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一边加紧发展与全球南方矿产国的"关键矿产外交",试图从被动的原材料进口国转型为积极的上游开采投资者。今年1月,印度出台"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印度国企海外矿产有限公司(KABIL)走向全球扩张,标志着这一战略思维的决定性转变。截至目前,KABIL已在阿根廷锁定锂资源,并加速布局赞比亚、刚果(金)、科特迪瓦的钴铜项目。莫迪阿根廷之行的关键议程正是推动总额20亿卢比(约2300万美元)、覆盖五个区块的锂勘探协议落地。加纳、纳米比亚、巴西也被列为重要合作对象,其中加纳是印度黄金进口的主要来源,纳米比亚丰富的铀矿则为印度的核能和发电提供关键原材料。
其次,推广"DPI+"的新型合作模式,拓展印度在全球南方的数字影响力。随着本土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的成熟,莫迪从第二任期开始便着手推动DPI在全球南方的"在地化"复制--针对对象国特点,量身打造并输出印度的身份认证与移动支付体系。目前印度已将类似本土身份认证平台Aadhaar的"模块化开源身份平台"落地菲律宾、斯里兰卡等九国,统一支付接口(UPI)也已进驻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毛里求斯、阿联酋等七国,莫迪此行还积极推动加纳、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和纳米比亚接受UPI。印度官方数据显示,UPI已于今年7月正式超越Visa,成为全球最大实时支付系统。为放大DPI的"倍增器"效应,莫迪政府还将"DPI+"升级为产业出海的组合拳,即把数字身份、支付系统与医疗、教育、科技等优势产业打包输出。例如,2024年美日印澳启动"四方抗癌行动",印度承诺以DPI技术援助"印太"国家的癌症早筛与诊治。
最后,将印度洋视为全球南方外交的核心区域,提升与沿岸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莫迪在毛里求斯提出面向所有印度洋国家的"萨迦尔愿景",表示将建立共享机制以满足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安全与增长需求。十年后,他再度访毛,提出升级版"马哈萨迦尔愿景",即"共同全面的跨地区同安共荣愿景",合作范畴也从印度洋区域扩展到了整个南半球。印度洋在印度的新地缘战略想象中处于全球南方的心脏位置。莫迪强调毛里求斯的支点作用,不仅将其提升为首个"加强版战略伙伴关系"国家,称之为"邻国关系的范式升级",还以其为支点,深化与环印度洋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