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神兽出笼,有的地区暑假时间近两个月,学生不能除了写暑假作业以外无所事事。要是学生是双职工家庭,家长不放心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必然会安排托管班,或者上兴趣班,正好还能借此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只不过无论是报兴趣班、托管班,还是出门旅行都十分考验家长的财富实力。每个暑假班几乎都在千元以上,多个班叠加费用可就不容小觑。再加上现在研学盛行,就连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里,也要求学生和家长去旅行开拓眼界。
假期才刚刚开始,家长已经开始吐槽开销问题。辽宁一家长表示,短短几天已经花掉了7万。可能有人不相信,学生放暑假怎么能花这么多钱,家长们便晒出账单,期末考试结束后买礼物、吃大餐、补课费用再加上旅行费,几乎都在2、3万左右,要是旅行时间长路途远或者家里孩子比较多的,费用更高。
这些账单刺痛了很多家长,为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食粮而惭愧。难怪现在普通人都不敢生孩子,着实是养不起。毕竟大部分人年薪尚不足7万,如何养得起孩子。
在高考后的暑假,揭开家庭经济状况遮羞布
有的家长即便经济条件相对宽松些,为了大局着想,假期里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以及最好的研学团,就是期望日后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家长多年的努力也算没白费。可惜有的学生却觉得,家长平日里给自己报补课班、家教毫不吝啬,就对赚钱的难度没有概念。
尤其是电子支付更让学生对钱的数额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觉得100和10000有多大的区别。尤其是从小到大家长都有求必应,补课费如流水一般,学生都以为家里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到高考后的暑假,家长觉得含辛茹苦的付出终于结束了,学生却不适应了。
一位高考生查分后想买手机和化妆品,希望家长给1万元清空购物车,家长觉得她花钱有些大手大脚希望她学会节约,母女俩大吵一架。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学生想买"苹果全家福",手机、平板、电脑、耳机、手表等一系列总价六七万,家长真是哭笑不得。
家长细数自己赚钱不容易,学生却觉得就是家长抠门,以前补课的时候怎么不心疼钱,现在买手机就舍不得了。还有学生原本计划考试后出去旅行,可是预算要1、2万,家里实在拿不出,不得不放弃,看到其他同学出去玩羡慕不已。
不少学生都是在高考后这个暑假,开始意识到家里经济状况的真实情况,也明白了自己和周围同学原生家庭的差距。家长指责孩子不懂事的同时,也后悔没有尽早让他们知道真相,直到高考后,才不得不揭开这层遮羞布。
所谓穷养和富养,与家庭经济实力没有直接关系
常有家长认为,穷养儿富养女,女孩就应该富养以后才能不走弯路,男孩穷养才能激发其上进心。结果有些家长自己省吃俭用,把孩子富养成"小仙女"或"妈宝男",不仅不懂感恩,也不懂礼貌,这样的学生即便学习成绩再好也很难在社会立足。
教育质量从来都不完全依赖于经济水平,穷养和富养更在于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基础。家长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对孩子有求必应,或者提供自己能力承受范围以外的物质条件,也没必要硬装没钱让孩子没苦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