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了劝降令,有国家向中国喊话了!作为亚洲小国,新加坡外交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左右逢源",但关键时刻又明显倾向美国。关于这一点,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比任何人都现实。早在1965年新加坡被迫独立时,这个国家有200万人口,其中75%都是华人,可李光耀却坚持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对于这个决定,李光耀直到晚年依旧感到颇为自豪,他是这样说的:
"我们也通过语言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很幸运的,过去统治新加坡的是英国,它留下的是英语。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样是由法国统治,我们就必须忘掉法语,再去学习英语以便同世界接轨,那肯定是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转变。将近50年过去了,历史显示能讲英语并与世界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新加坡成长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基于李光耀建立的完整一套办法,无论是李显龙政府,还是现在的黄循财政府,都遵循一个原则:安全上依赖美国提供保障,经济上视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逐渐形成跟韩国政府一样:"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另外,新加坡还对外宣称采取大国平衡外交,并将其作为新加坡在国际上立足的原则,以及作为小国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的生存之道。常言道,一个人不要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再次对中国发起关税战后,新加坡的立场明显出现了重大变化,开始"指责中国了"。或者说,这一次新加坡站在美国一方,要求中国向美国投降。这里插一句,中国对于关税战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同时,中方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并胁迫各方与其开启所谓"对等关税"谈判,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特朗普还公然宣称"很多国家排队亲我屁股"的言论。
由于美国的极限施压,很多国家逐渐妥协,甚至准备牺牲中国的利益。对此,中方已经提前打了预防针: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
这不,"不甘寂寞"的新加坡又站出来"指导"中国如何做事了,真是不自量力,又在拉偏架,或者说是替美国向中国喊话,让中国向美国投降。近日,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演讲时,发表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是这样报道的,尚达曼总统在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中美关系要找到稳定的平衡点,关键在于中国能否继续与美国、欧洲及其他主要科技体互相依靠,同时持续发展,而不是走向完全自给自足的路线。
大家看明白没有?按照尚达曼的说法,就是中国不要跟美国搞对抗,更不要自给自足。笔者注意到,尚达曼在演讲时用了"complete self-sufficiency",翻译的意思就是完全自给自足。
新加坡方面为何有这种想法?尚达曼认为随着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双边关系已经来到"最令人担忧的断层线,这道裂缝正随着两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议题日益交织不断扩大。"

尚达曼之所以如此"担心",他认为美国依旧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收入、创新能力及金融体系等方面,因此中国不应该走完全自给自足的路线。但是,尚达曼也承认一点,美国现在的政治氛围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因为美国从没有面对过像中国这样规模庞大、有实力、快速崛起的竞争者。
笔者认为,尚达曼根本不了解中国,或者说尚达曼对中国的洞察远不如李光耀、李显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在李光耀还健在时,李显龙虽然经常对中美关系进行评论,但往往颇为谨慎,极少对中国指手画脚。
2013年,已经90岁高龄的李光耀通过多年对中国的观察,在自己的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西方一些人希望中国变成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但这不会发生。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国家,文化和历史都与西方不同,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新中国成立76年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一致渴望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家,可渐渐地发现如果不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根本无法走向真正的强大。如果靠着向美西方国家妥协退让来换得中国的进步,最终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事实上,早在抗战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毛主席认为,如果要继续抗战就需要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自给自足。
据肖劲光大将后来回忆时说:"靠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如今美国企图通过关税战、金融战、科技战等来遏制中国继续发展,难道中国不该自给自足?作为小国,新加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