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的教训说明,品牌传承不是靠"血统"或"改名"就能翻盘。消费者喝的不是故事,而是产品本身。
网友建议:先用副品牌试水
宗馥莉如果想靠"娃小宗"重塑品牌,恐怕得先问问:新名字能解决老问题吗?
"娃哈哈"三个字,承载了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AD钙奶、营养快线、八宝粥,哪款不是国民爆品?宗馥莉想改名"娃小宗",显然是想摆脱"老土"的刻板印象,注入个性化、年轻化的基因。毕竟,相对于宗庆后"宗老","小宗"听起来更像她的个人印记,也更符合当下短平快的品牌命名趋势。
但改名就能改命吗?不见得。品牌的核心是产品和消费者认知,名字只是外壳。现在的娃哈哈,面临的困局是产品线老化,渠道过于依赖传统经销商,年轻化转型喊了多年,依然没找到节奏。改名"娃小宗",如果产品还是老一套,渠道没变,消费者凭什么买账?
更令人担忧的是,改名可能引发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危机。内部看,宗馥莉的KELLYONE失利已经让部分老员工对她信心不足,改名可能进一步动摇军心。外部看,消费者对"娃哈哈"的品牌忠诚度较高,改名可能引发类似健力宝的"情怀危机",让老用户觉得"味道不对"。
品牌传承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宗馥莉面临的挑战,既有市场的残酷,也有内部的掣肘。娃哈哈的成功,离不开宗庆后对大众市场的精准洞察和强大的渠道网络,但时代变了,年轻人的口味变了,宗馥莉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吗?
改名"娃小宗",不失为一次大胆尝试,但风险不小。如果非要改,有网友诚恳建议:先用副品牌试水,比如推出"娃小宗"子系列,主品牌保留"娃哈哈",既能测试市场反应,又不至于伤了老用户的情怀。毕竟,品牌传承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走。
改名容易改命难,传承的智慧,在于让老品牌活出新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