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路透社报道了一则消息,声称中国大陆正在扩大战略石油储备量,已经增加了11座储备设施,预计将把储量提升到20亿桶以上,这足够中国大陆使用半年。英媒指出,中国大陆已经实现了能源进口多元化,还与俄罗斯强化了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因此现在扩大战略石油储备量,或许是给重大军事行动做准备,很可能就是"收台"。而且,根据台"安全部门"的说法,截至今年9月,大陆军机进入台岛所谓"防识区"的次数超过3000架次,而且夜间航行也在增加,军舰、海警船、公务船持续出现,管辖范围明显扩大,这显然是在升级"区域威慑"。这些情况,似乎也在说明,收台之日正在加速到来。
对此,赖清德在近日的演讲中,出现了一个明显变化,他没有重申所谓的"两岸互不隶属"论调,而是高调宣布要打造"台湾之盾"(T-Dome)。台媒透露,所谓的T-Dome,就是台岛版本的"铁穹系统"。然而,岛内评论员普遍不看好所谓的"台湾之盾"。一方面,台岛的工业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打造T-Dome。耗费数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台岛"自造潜艇"海鲲号,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海试,但交付时间只剩一个月了,主导该项目的人已经辞职走人,可见台岛工业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以色列的正版"铁穹"在近些年的中东冲突中,都无法应对饱和式火箭弹袭击,对导弹打击更是束手无策。赖清德却要效仿该体系,打造"台湾之盾",显然无法抵挡解放军更先进、更饱和的火箭弹打击和无人机蜂群了。
而且,大陆已经强化了稀土出口管制,台"经济部门"声称他们所需的稀土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因此大陆的管制措施"不会造成显著影响"。但民进党当局这番话,就是自欺欺人。蓝营前"民代"蔡正元就指出,大陆此前进行稀土管制,台岛并不是管制对象,去年从大陆购买的稀土达到了7000吨。但在今年,大陆对台岛的军工企业实施了制裁,稀土估计也悬了。如果没有大陆的稀土,台岛不仅武器装备的产能会下降,而且号称"护台神山"的台积电也可能停工。
更让赖清德之流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心心念叨的所谓"国际援助",实际上也不存在。近些年,民进党当局屡次在国际上"刷存在感",世卫大会、联大都竭力去"碰瓷"。近日,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窜访欧洲,还在意大利高调参与所谓"办事处"的开设仪式。岛内"亲绿"媒体非常兴奋,声称这是"重大突破"。然而,《日经新闻》指出,事实上台岛没有被任何国家"接受",即便是跟民进党当局走得很近的美西方国家,也不想与台岛推动贸易协议谈判,这让赖清德之流很是失望。而且,随着中美博弈进入白热化,美国也不再积极"帮助"民进党当局"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最多口头提一下,但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这个情况,被多个媒体认为,是美国"弃台"的前兆。后续事态会如何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