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11天后,阿萨德终于出院,朱拉尼要斩首除根,俄动作也很快

2025-10-04 20:54  头条

阿萨德难怪至今杳无音讯,原来他在莫斯科遭人投毒暗杀,抢救11天后总算是保住一命。

9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郊区某高度保密医院内,一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男子被紧急送入ICU--他正是流亡至此的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据俄罗斯官方媒体"今日俄罗斯"援引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消息披露,阿萨德体内检出不明毒素,症状包括剧烈咳嗽、胸闷与神经系统紊乱,一度生命垂危。

经十余天的全力抢救后,阿萨德本人已于10月2日出院,但至今未公开露面。

最耐人寻味的是探视名单:其弟马赫尔·阿萨德--曾为家族政权的支柱--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司令,以铁腕著称--竟被明确禁止进入病房;而前总统府秘书长曼苏尔·阿扎姆却获准探视。

这一反常安排,已非医疗隐私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信号:阿萨德家族内部正在分裂,而俄罗斯正主导对这位"旧盟友"的控制权再分配。

更讽刺的是,投毒动机指向的并非以色列或极端组织,而是--克格勃式手法的模仿者,极可能是俄罗斯内部势力。

外界猜测:有人想借机嫁祸俄政府,也有人怀疑这是克里姆林宫清除"负资产"的隐秘手段。毕竟,谁会比曾经庇护他的主人,更了解应该如何对待他?

十年前,巴沙尔·阿萨德还是俄罗斯在中东最后的"战略支点"。

普京力排众议,在联合国一次次动用否决权,出动空军轰炸反对派,硬生生把一个摇摇欲坠的家族政权扶回王座。那时的阿萨德,是"反恐英雄",是"文明防线"。

可如今,这个被俄罗斯用几千枚导弹、几百名精英飞行员特战军官性命保住的男人,却被指控"中毒", 亲弟弟被拒之门外,被自己设立的法院全球通缉。

命运的讽刺莫过于此:当年用来镇压反对派的司法系统,如今成了清算他的工具。

更可笑的是,签发逮捕令的"叙利亚新政府",正是由曾被美国列为"恐怖分子"的朱拉尼领导的"沙姆解放组织"转型而来。

如今,此人不仅登上联合国讲台,还向西方递上"投名状":我们已经和巴沙尔时代切割了,请给我们援助吧!

这不只是一场司法审判和政治报复,而更是一场国际政治的"二手交易"--朱拉尼想用阿萨德的人头换取合法性。

关于投毒动机,最直白的解释来自财经视角:阿萨德家族资产丰厚,其中大量现金秘密存在俄罗斯与欧美银行体系。这些资产极可能被"依法充公",成为克里姆林宫应对制裁危机的秘密财源。

有分析指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财政捉襟见肘,军费开支巨大,能源收入受挫,而阿萨德这笔"沉睡财富"成了诱人目标。

与其长期供养一个政治包袱,不如制造一场"意外",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正如一位情报专家所言:"在莫斯科的地盘上,能让阿萨德中毒却不被察觉,除非是默许。"

而禁止马赫尔探视,更是意味深长。作为阿萨德政权最后的军事支柱,马赫尔掌握着流亡势力残余武装与海外资金网络。

不让他接触兄长,实则是切断阿萨德家族最后一丝翻盘可能,确保这出"剧本"按既定路线演完。

阿萨德的命运,早已超出个人生死范畴,成为大国博弈的祭品。

法国早在9月初就对其发布通缉令,理由是2012年一名法籍记者死于大马士革爆炸案;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呼吁引渡阿萨德,称其与俄罗斯同流合污,"藏身莫斯科却逍遥法外";

美国虽未直接表态,但默许朱拉尼政权推动司法清算,目的昭然若揭: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瓦解其"盟友信任体系"。

在这场全球围猎中,唯一还在纠结的,是俄罗斯自己。一边是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战略利益,需要与新政权合作;一边是"背信弃义"的国际骂名。

如果交出阿萨德,未来还有谁敢投奔莫斯科?可如果不交?那就不只是道义问题,而是信誉破产。

巴沙尔·阿萨德曾以为,只要抱住俄罗斯大腿,就能像父亲老阿萨德一样,统治叙利亚至死。

他的政权力撑了13年,结果却在最后13天迅速化为乌有。最终换来的,只是一张飞往莫斯科的机票,或许又是莫斯科一间病房里的毒药。

那个曾宣称"宁可战死也不流亡"的男人,如今只能蜷缩在克里姆林宫的阴影下,等待下一剂未知剂量的"治疗"。

他的悲剧,不只是失败,而是连失败都不得自主。

他的清算,不是由人民完成,而是可能由昔日盟友暗中执行。

他的结局,不是审判台上的咆哮,而是病床上的沉默与兄弟的缺席。

这或许就是历史一次又一次,对中东一位又一位统治者的终极嘲讽:

你以为你能操控一切,其实你只是别人棋盘上,一颗即将被吃掉的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