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二十五是什么日子呢?为啥老辈人说"九月怕二十五" 呢?翻看日历特意去查了一下,原来这天是"杨公忌日"。

对于年轻人来说,对"杨公忌日"可能没什么概念,也不会在乎这些。但是,对于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的老辈人来说,"杨公忌日"可不是普通的一天。
"杨公忌日",民间又称为是"杨公十三忌",相传是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包括十三个日子,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关于"杨公忌日",民间还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
相传,古时候有户姓杨的人家,日子过得不算顶尖,但架不住儿子多--足足十三个,劳动力充足,有盼头。所以,杨公走到哪儿都挺直腰杆。
隔壁邻居就没这福气了,夫妻俩膝下无子,看着杨家儿子们打打闹闹,心里本就不是滋味。可杨公确是平时爱显摆的人,三天两头在邻居面前炫耀:"你看我这命,十三个儿子轮流孝顺,以后养老送终、传宗接代,那都是稳稳当当的!"

老是这么说,那邻居能受得了吗,有一天终于忍不住怼他:"人活着哪能只看眼前?生老病死都是没法预料的事,别把话说太满,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杨公听完也不生气,哈哈大笑后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呢!就算遇上灾荒病痛,就算老天爷想为难我,一个月收走我一个,到年底也得留一个给我送终吧?"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话竟成了谶语。那年县里突然爆发瘟疫,巧的是当年还有个闰月,一年足足有十三个月。刚开春正月十三,杨公的大儿子就染上了疫病,没几天就没了。
紧接着,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个陆续中招,杨公请遍了附近的大夫,抓了无数药材,也没能留住一个。眼看着儿子们一个个倒下,他从最初的慌乱变成了绝望。
等到年底十二月过完,杨家的十三个儿子全没了,原本热热闹闹的院子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杨公孤零零一个人。往日的得意劲儿早就没了,每天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叹气,晚景过得格外凄凉。

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大话上。同时,这些日子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这几天。
甚至,有人还给写成了歌谣让大家牢记,是这么唱的:"神仙留下十三日,举动须防多损失。一切起造与兴工,不遭火盗定遭凶。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头终不吉。人生出世遇此日,劳劳碌碌得还失。安葬若还逢此日,后代儿孙必乞食。上官赴任用此日,破贼多愁主革职。得知广普传与人,子孙昌盛皆阴骘。"
今年的九月二十五日这天就是"杨公忌日"了,老辈人说"九月怕二十五",究竟怕什么呢?下面具体来看!

一、怕说大话
杨公的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是确实再提醒我们,平时做人做事别太张扬,福气不是用来炫耀的,懂得收敛和体谅,才是长久之道。
我们可以想想,身边有很多事都是得意忘形后出事的,不仅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也不招人待见了,甚至会敬而远之。
我们明白,我们有能力时可以帮助一些身边的人,即便不帮助,也不要去炫耀和说大话。要知道,身边的人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比他好。你总是这么说,难免被人议论和排斥,甚至会把你的好运借走了。

二、怕嫁娶
老话说"会选选儿郎,不会选选家当,选好日子再拜堂",意思是说,在婚姻嫁娶这件事上不能马虎,选择对象要以对方的人品为先,然后再看物质方面。并且,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也是必要的,亦不可轻忽。
因此,像婚姻这这种人生大事,年轻人可能不在意,但家里的父母通常都会替新郎新娘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来举行活动,以图个心安和好兆头。
杨公忌日,民间视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通常避开这一天。

三、怕晴天
农历九月二十五距离十月一寒衣节已经非常近了,而人们又视十月初一为寒冬后的第一天。
因此,旧时人们也会通过这天的天气情况来预判冬天的冷暖和来年作物收成。
例如,在旧时民间有"冷不冷,就看九月二十五"、"九月二十五日头大,深冬无被也不怕"、"九月二十五,晴则冬暖雨则寒"、"九月廿五日头笑,干到来年三月底"、"九月廿五晴甲子,冬月天晴暖阳春"、"九月廿五晴,暖冬无雪征"等一些农谚。
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二十五这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当年冬天可能会是个暖冬。反之,如果农历九月廿五这天阴天或者出现雨雪天气的话,则往往预示着当年冬天可能会是个冷冬。

暖冬是古代时农人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暖冬会使害虫安全越冬,来年春天大量繁殖,爆发病虫害。而且,冬天雪少,来年春天还容易出现旱情,不利于作物返青和播种。
另外,像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期,才能抽穗、开花。如果,冬天不够冷的话,会导致来年不开花、不结穗或结实率极低,造成严重减产。
此外, 对于果苹果、梨、葡萄等果树来说,冬季的低温是其进入并维持休眠状态所必需的。
如果冬天比较暖和的话,就可能会使果树休眠浅、不彻底,甚至提前萌芽。并且,暖冬还预示着来年春天容易出现倒春寒的情况。一旦出现"倒春寒"的情况,这些娇嫩的嫩芽和新梢会大面积冻死,导致绝收。

因此,暖冬比整个冬天都冷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有了"九月二十五怕晴天"的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