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防长对中国“9.3阅兵”破防:这就是恐吓菲律宾

2025-09-05 09:35  头条

纪念抗战胜利的大阅兵意外成了菲防长特奥多罗的情绪出口。他在当天公开发言中称中国的阅兵是对菲律宾等小国的"恐吓",不仅如此,他还展开了一连串对中国历史观、地缘行为的批评,甚至将印度拉下水,进行无端对比。

中国阅兵远在千里之外,却让无直接关联的菲防长如此破防,是恐惧,还是心虚?又或者,只是处于焦虑之下对中国崛起的条件反射?

阅兵引发争议,菲律宾率先破防

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了大型阅兵式。这场阅兵不仅展出了如东风61、巨浪、惊雷等多种战略导弹,还首次公开了多款新一代无人作战平台,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阅兵不仅强调历史记忆,更着重展示了中国在自主国防技术领域的跃升。

就在外界还在分析中国军工实力时,菲防长特奥多罗却率先在媒体面前喊话。他表示,中国的阅兵本质上是在"恐吓区域内的较小国家",并将庆祝抗战胜利的行为归结为"历史修正主义",指责中国借历史推进扩张。

这种言论显然并不符合基本的礼仪。中国的阅兵活动完全是在本国境内举行,未对任何国家做出军事威胁姿态,更未点名针对菲律宾。事实上,菲律宾在地理上虽靠近南海,但距离中国本土仍有数百公里,中国此次展示的战略武器明显超出针对菲律宾这种地区小国的军事范畴。

那么,菲律宾为何如此敏感?

原因无外乎在于近几年中菲关系持续紧张,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频繁与美、日、澳建立安全合作机制,甚至多次在有争议海域举行联合军演,挑动地区局势紧张。

特奥多罗作为菲内部最具鹰派立场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言本质上是一种表态,而非军事判断。

他所谓"恐吓"的说法,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菲律宾并非中国阅兵展示的目标,但却将其视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这其中既有对中国军事实力快速增长的不安,也有对本国军力薄弱无力应对区域变化的焦虑。

在评论阅兵时,特奥多罗不仅批评中国恐吓小国,还指控美方所谓的修正历史,借助"二战胜利"来扩展地缘影响。他甚至说出"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以菲律宾为代价"这种极端言论。

这种说法,在逻辑和事实层面都站不住脚。中国举行9·3阅兵,是为了纪念在二战中牺牲的军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指责中国阅兵,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不尊重。

而"以菲律宾为代价"的说法则显得尤为荒谬。中国从未在国内外提出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推进复兴。相反,在多边外交场合,中国始终强调睦邻友好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菲律宾当前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受制于其对外依附。特奥多罗作为军方高层,在过去一年中多次发表涉台、涉南海、涉中国军警执法的不当言论。他曾公开表示,菲律宾"有权"与台湾进行商业往来,甚至把中国海警在仁爱礁附近的正常执法行为,曲解为"侵略行为"。

这些言论的共同特点是:情绪化、非建设性、缺乏事实依据。特奥多罗显然并不关心中国阅兵是否真对菲律宾构成威胁,他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炒作"中国威胁论"来维系菲律宾对美军事依赖的合理性。

军力悬殊现实下,菲方引狼入室

不管这次阅兵中方亮出了多少装备,阅兵前和阅兵后,菲律宾目前的军力水平也都与中国不在一个量级。菲律宾海军最先进的舰艇是排水量约3000吨的"米格尔·马尔瓦"级护卫舰,尚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菲律宾空军尚未部署四代或五代战机,甚至缺乏成建制的重装甲地面部队。

相较之下,中国在本次阅兵中展示的武器,包括东风系列战略导弹、歼-20隐形战斗机、以及新一代无人作战平台,显然是面对大国博弈和高强度作战环境而准备的。

如果中国真要以军事手段介入南海,根本不需要动用这些镇国重器,南部战区的常规火力、辽宁舰航母编队足以应对菲律宾现有军力。

但正是这种无法对抗的客观现实,反而促使菲律宾用嘴炮来对外发声。8月下旬,菲律宾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在黄岩岛附近举行联合军演,目的并非提升战力,而是制造舆论压力,试图借外援加大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

而在此前的美菲联合安全会议上,双方甚至宣布将在2026年在南海举行多达500次联合军事演习。这一数字本身就是一种宣示,而非军事需要。真正目的,是用演习数量来制造紧张局势,为美军在南海持续存在提供舆论和依据。

特奥多罗的破防言论,是这种对抗策略的延续。他怕中国阅兵,也怕世界不重视菲律宾在南海的存在感。

菲律宾近年来不断加深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标志性的转折点是2023年菲美签署协议,允许美军使用更多军事基地,并参与更多联合演训。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短期内看似增强了安全保障,但长远来看,却极易将菲律宾推向地缘冲突的前线。

特奥多罗的言论虽然高调,但背后并无足够的战略支撑。更关键的是,他将正常国家行为描述为"侵略",将的军力展示解读成"恐吓",实则是对地区局势的误导,也是一种典型的战略投机。

不是中国恐吓谁,而是谁不愿接受中国强大,中国的9·3阅兵,是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宣示,不是对谁的威胁。真正破防的,往往不是那些实力雄厚、战略成熟的国家,而是那些既不愿承认大国现实,又无法摆脱对外依附的小国。

他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不能无视现实。他可以选择批评,但不能歪曲事实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