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机型配置,这架C919按国际适航标准造的,旅客坐起来还能感觉到工科味儿。舱位是164座,三舱布局:8个公务舱位,18个明珠经济位,剩下138个是经济舱。座椅是定制的,全舱都装了个人充电口,朝着舒适和便捷在走。很多乘客一上机第一件事就是找充电口--现在手机、平板都离不开电,这点做得到位就赢了一半好感。
为了确保首批商业航班平稳运行,宁波机场和航司在背后做了不少功课。机位停靠、引导车位、廊桥对接、航油补给、配餐调度、货物装卸,每一项都有一张清单,谁负责写得明明白白。地面团队在航班到港前做了好几次演练,登机口流线、安检分流、行李装卸这些流程都练熟了。航司内部对各个环节也强调了"高标准、严要求",遇到突发情况有备用方案。这些工作对日常来说是常规操作,但在首航这种关键时刻,大家更谨慎,也更有意识地把每一步做细做稳。
把放国产飞机放到热门航线上,还有个直白的出发点:让更多旅客在日常出行中体验国产飞机。宁波的旅客能更早、更频繁地碰到C919,不用跑到特殊场合就能试坐;机场借机把流程磨合好,为后面把C919常态化放到更多航线做准备。现场的工作人员表情都挺职业,不敷衍但也不做作,就是那种按部就班把事做好的人样儿。
细节有好多。登机时有人专门问空乘"这是国产飞机吗?"空乘简单回了一句,然后顺手演示座椅怎么调、充电口在哪儿。地面那边,送行的人在停机坪远处挥手,摄影师捕捉到水门下喷出的水花在阳光里闪光。机场里有调度人员对同事说,如果后续运行平稳,C919会被安排到更多干线轮换,目标是让国产机覆盖更多常旅客常走的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