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 现在被骂惨了

2025-10-09 14:18  头条

谁能想到,在位16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退休后竟遭遇如此猛烈的舆论风暴!从人人敬仰的"欧洲妈妈"到千夫所指的"罪人",这位政坛常青树到底做错了什么?

最近德国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对默克尔的批评声浪,甚至有人直言她是"德国衰落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转变令人震惊,毕竟就在两年前她卸任时,德国人还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感激的泪水。

能源政策埋下祸根

默克尔执政期间最大的争议点,当属能源政策。她力推的"弃核弃煤"计划看似环保,却让德国陷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默克尔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逐步关闭德国所有核电站。这个决定在当时获得了不少环保人士的喝彩,但现在看来却代价巨大。德国不仅为此支付了巨额补偿金,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稳定的电力来源。

更致命的是,在淘汰核电的同时,默克尔政府对俄罗斯天然气产生了过度依赖。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在她任内得到大力推进,这让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能源命脉都掌握在了普京手中。

如今俄乌冲突爆发,德国人突然发现自家暖气可能都开不起了。电费账单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老百姓怨声载道:"默克尔当初为什么要把我们和俄罗斯绑得这么紧?"

难民政策引发社会撕裂

2015年难民危机是默克尔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她那句"我们能做到"的名言,让超过百万难民涌入德国。

当时这一决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默克尔甚至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但如今回头看,大量难民的涌入给德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

许多德国人抱怨难民挤占了社会福利资源,一些地区治安状况恶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极右翼势力借此机会迅速崛起,社会撕裂加剧。

更让民众不满的是,默克尔政府当时对难民问题的处理显得准备不足。安置、就业、融入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完善方案,导致许多难民至今仍难以真正融入德国社会。

数字化建设严重滞后

在数字化时代,德国的互联网速度却成了全欧洲的笑话。默克尔执政16年间,德国的数字化建设几乎停滞不前。

许多偏远地区至今没有稳定的网络连接,视频会议中途断线成了家常便饭。大城市的网络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更糟糕的是,政府部门数字化进程缓慢。疫情期间,德国竟然还在用传真机传递数据,这种"古董级"操作让年轻一代直呼不可思议。

批评者指出,默克尔对数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过了产业升级的最佳时机。如今德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已经明显落后,这直接影响了德国经济的未来竞争力。

对华政策被批过于软弱

默克尔在任期间曾12次访问中国,是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她推动中德经贸关系深入发展,让德国汽车、机械等产品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但现在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许多人开始反思:德国是否对中国依赖过度?当中国市场出现波动时,德国经济就会跟着打喷嚏。

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担忧更加强烈。很多人质问:如果台海发生类似危机,德国该怎么办?默克尔时代的对华政策是否也需要调整?

留给接班人的烂摊子

默克尔退休时看似留下了繁荣稳定的德国,但许多结构性问题却被掩盖了。

现任总理朔尔茨接手的是一个外表光鲜、内里千疮百孔的德国:能源危机、通胀高企、社会分裂、经济增长乏力⋯⋯所有问题似乎都在默克尔离任后集体爆发。

当然,把所有责任都推给默克尔也有失公平。她执政期间,德国经历了欧债危机、难民危机、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很多决策都是在两难处境中做出的。

但民众往往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当冬天的暖气费账单让人瞠目结舌,当互联网慢得让人抓狂,当社会治安让人担忧,人们很自然地会问:默克尔这16年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评价需要时间沉淀。默克尔的功过是非,可能还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得更加清晰。但现在的舆论风暴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人物的声誉就像股市行情,有涨必有跌。昨天的英雄,可能成为今天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