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捅了马蜂窝,中方通告20方势力,马克龙断言:一个时代或结束

2025-11-24 15:40  头条

2025年11月的约翰内斯堡,本应是非洲大陆的高光时刻--G20峰会首次在此举办,主题"团结、平等、可持续"更是道出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心声。

然而,在峰会开幕之前,一场由华盛顿单方面挑起的风浪,就让这场全球最重要的多边经济论坛,变成了见证霸权失灵的直播现场。

特朗普先是在社交媒体上大肆炒作"南非白人农民面临种族灭绝"这一被南非官方和多家国际机构证伪的虚假议题,并以此为借口,悍然宣布美国将抵制此次峰会。

这不仅仅是缺席,特朗普政府甚至拒绝派遣任何高级别官员,仅派出一名驻南非大使馆的"临时代办"作为代表。

这种做法在G20历史上闻所未闻,无异于公开羞辱东道主南非,也彻底无视了最基本的外交礼仪。

如果说抵制参会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的"通牒"则彻底暴露了其真实意图。

美国驻南非大使馆向南非政府发出一份措辞强硬的通知,核心内容只有一条:没有美国的同意,G20不得以"共识"为名义发表任何成果文件。

特朗普本人更是亲自下场威胁,声称若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联合宣言,将对南非"采取行动"。

白宫发言人则冠冕堂皇地强调,南非必须尊重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特朗普的意思很清楚:我虽然不来,但你们的会必须听我的。

特朗普政府显然认为,凭借美国的全球霸权,足以让一场缺少了自己参与的G20峰会陷入瘫痪,最终迫使所有成员国向其单边意志屈服。

这是一种典型的霸权思维惯性--将G20视作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而非平等协商的平台。

然而,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显然严重误判了2025年的世界格局,他们捅开的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而是一个早已对单边主义忍无可忍的"马蜂窝"。

"美国优先"不灵了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和公开污蔑,南非总统府和外交部第一时间给予了最强硬的回击。

他们直斥美方的言论为"谎言"和"粗暴干涉内政",并明确表示绝不会屈服于任何胁迫。

更关键的是,南非方面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由于美方主动放弃了其作为核心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它也同时失去了在峰会期间的"平等发言资格"。

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反击。

作为轮值主席国,南非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魄力和手腕。

在峰会开幕的第一天,南非就果断启动了对《领导人联合宣言》的表决程序。

这完全打破了G20峰会通常在最后一天才艰难达成并公布成果文件的惯例。

此举得到了除美国之外所有与会方的一致赞成。

一场原本被认为会因美国缺席而陷入僵局的峰会,反而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短短数小时内敲定了包含122条议题的联合宣言。

最具戏剧性的反转,发生在气候变化议题上。

美国此前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在宣言中提及任何有关气候变化的内容,理由是"会增加企业负担"。

这延续了特朗普政府一贯的立场。

然而,在约翰内斯堡,G20的其他成员国顶住了压力。

宣言草案不仅保留了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甚至在中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推动下,进一步细化了"发展中国家低碳支持计划",并明确写入"发达国家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技术与资金"。

这短短的一行字,无异于在宣言中公开否定了美国的单边主义立场。

它清晰地表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在全球性挑战面前,选择了合作而非对抗,选择了责任而非逃避。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缺席来绑架议程,结果却是议程按照与他意愿完全相反的方向,加速前进了。

这块由"美国优先"逻辑锻造的铁板,结结实实地踢在了自己身上。

G20国家的携手共赢

南非之所以有如此强硬的底气,背后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自身作为"全球南方"领头羊的实力与担当,二是来自东方大国的悄然布局与协调。

南非并非一个可以被随意轻视的国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的数据,其GDP总量已达4050亿美元,稳居非洲第一,占整个非洲经济总量的近18%。

作为非盟内部拥有核心话语权的国家,南非的立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非洲大陆的集体意志。

当美国的霸凌行为直接挑战到非洲的尊严和G20首次在非洲举办的历史性意义时,南非的反击就成了一种必然。

而在这场多边外交博弈中,中国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和耐人寻味。

就在峰会前一周,中国外交部宣布总理将出席峰会,这本身就是对峰会合法性和重要性的强力背书。

但更深层次的运作,发生在公众视野之外。

根据多方消息证实,在美方宣布抵制后,中国外交系统立即展开了一场极为低调但高效的穿梭外交。

没有高调的声明,只有一通通打往巴黎、柏林、新德里、巴西利亚等关键国家的电话。

沟通的核心议题非常明确:如何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确保G20机制正常运转,维护多边主义的严肃性,并就联合宣言、气候议题、发展中国家权益等关键问题"求同存异",协调立场。

中国在其中扮演的,正是一个"桥梁与纽带"的角色。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现场与中国领导人微笑握手,并公开表示"G20不能因为美国缺席就停摆",新加坡代表直言"世界早已不是单极主导的时代",这些表态的背后,都离不开事前的密集沟通。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张由"20方势力"(G20除美国外的19个成员国+欧盟)织成的无形之网,南非的强硬回击才显得底气十足。

当联合宣言顺利通过后,南非更是祭出了整场峰会最震撼的一幕:公开拒绝在峰会现场举行G20轮值主席国的交接仪式。

理由简单而直接--美方代表级别"不达标",因此"不交权"。

这一举动,彻底挫败了美国试图在会后无缝衔接、继续掌控G20议程的图谋,等同于在全世界面前公开宣布其"失格"。

南非媒体的评论一针见血:"美国既然选择了退出,就不能再要求拥有舞台中心的位置。"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气急败坏地痛斥南非"无耻背叛",白宫紧急召见南非大使抗议,但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

他们输掉的不仅是面子,更是国际道义和影响力。

约翰内斯堡峰会最终印证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它雄辩地证明,离开美国,世界不但没有停转,G20峰会反而以更高的效率取得了更具包容性和开创性的成果。

这并非否定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而是清晰地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任何国家,无论多强大,都已无法将自身意志凌驾于全球共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