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5次与他人结婚骗取近200万 婚礼现场亲友全是“演员”

2025-11-21 13:58  头条

"新娘"温柔贤惠,"丈母娘"和蔼可亲,婚礼上的亲友团其乐融融,

可这看似美满的婚姻却是场骗局!

41岁的"职业新娘"赵某,伙同狱友张某假扮母女,纠集一群"演员"组成专业婚骗团伙,5次与他人举办结婚典礼,骗取近200万元。

近日,这起涉案6人的专业婚骗案二审宣判,主犯赵某获刑13年11个月,这场精心导演的"婚姻大戏"终以法律的严惩落幕。

2023年5月,河南男子冉某满心欢喜地举办了婚礼,迎娶了心仪的女子赵某。

为了这场婚姻,他前前后后投入了30多万元,包括订婚钱、彩礼、婚礼酒席等费用,以为从此能开启幸福生活。

可婚后不久,冉某便察觉出不对劲:赵某对家庭生活毫无热情,经常借口外出,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也总是含糊其辞。更让他起疑的是,所谓的"丈母娘""舅舅""嫂子"等亲友,除了婚礼上露过面,之后便再也没联系过,甚至连联系方式都没有。

2023年11月,忍无可忍的冉某选择报警。警方调查后揭开的真相,让他彻底崩溃:这场婚姻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赵某是专业婚骗,婚礼上所有的"亲友"都是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整个结婚过程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演出"。

回溯骗局的全过程,每一步都被算计得明明白白。

2023年2月,经张某、孔某(另案处理)介绍,赵某与冉某相识。见面时,张某冒充赵某的后妈,骗取了2888元见面费;赵某则凭借温柔的谈吐取得冉某信任,顺利推进交往、认门等流程。3月,两人以订婚为名,骗取冉某订婚钱及各类物品共计94520元。5月婚礼当天,张某更是精心安排了"演员阵容":崔某冒充舅舅、杨某冒充弟弟、段某冒充嫂子,还有多名临时人员充当宾客,仅当天就骗取礼金8800元。除此之外,赵某在交往期间还编造各种理由,陆续骗取冉某及其家人8000元。经核算,冉某累计损失达31万余元,其中仅婚礼酒席就花了47900元。

冉某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警方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专业婚骗团伙,核心成员赵某和张某竟是狱友,两人出狱后不思悔改,联手干起了"老本行"。

今年43岁的赵某,堪称惯犯中的惯犯。自2012年起,她就因诈骗罪先后5次获刑,刑期从六个月到二年十个月不等,2019年3月才刑满释放。而59岁的张某也有3次诈骗前科,2018年12月刚出狱,两人出狱后一拍即合,预谋以缔结婚姻为幌子实施诈骗。

她们的分工十分明确:赵某负责扮演待嫁新娘,凭借成熟稳重的形象吸引单身男性;张某则冒充赵某的母亲,负责物色目标、撮合婚事,还出面"把关"增强可信度。后来,两人又拉拢陈某、崔某、段某、鲍某等人加入,形成了完整的诈骗链条,有人负责寻找作案目标,有人扮演亲属,有人安排婚礼流程,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这个专业婚骗团伙疯狂作案5起。赵某先后与刘某、丁某、宁某、冉某等5名男子"结婚",每一次都复制"相亲-订婚-办婚礼-骗钱财"的套路。为了让骗局更逼真,他们会根据不同受害者的情况调整"演员阵容":陈某让自己的父母、弟弟冒充赵某亲属,张某则安排自己的儿媳、儿子等人上阵。这些受害者被骗金额从30多万元到50多万元不等,累计涉案金额高达177万余元。

判决结果:主犯获刑13年,一人因家庭困难改判缓刑

2025年11月,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这起专业婚骗案的二审判决书。此前,南乐县人民法院一审已对6名被告人作出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赵某、张某、陈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其中,赵某、张某、陈某涉案数额特别巨大,崔某、段某数额巨大,鲍某数额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赵某和张某均系累犯,此前多次因诈骗罪获刑,却仍不知悔改,出狱后短期内再次作案,依法应从重处罚。

在共同犯罪中,赵某、张某、陈某是主犯,主导骗局策划和实施;崔某、鲍某、段某为从犯,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考虑到张某、陈某、鲍某有自首情节,赵某如实供述罪行,且部分被告人主动退赔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

赵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张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九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

陈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崔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段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鲍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同时责令赵某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107万余元。

一审判决后,段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查明,段某育有三名子女,丈夫出国务工滞留海外无法返回,母亲已去世,父亲和公公均身患重病,家庭负担极重。濮阳县司法局出具的调查评估意见显示,段某适宜社区矫正。最终,二审法院改判段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