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胖东来先用自营打口碑,再去做微利,但十几年跑出的钩子产品只有茉莉飘雪茶叶、精酿小麦啤酒、传统工艺大月饼等,自营产品研发的可持续性存疑。甚至,当于东来接近成本价将这些钩子产品给到帮扶商超带客时,因其自营供应链无法迅速扩大产能,许昌胖东来门店都常常断货。
最后,于东来行事总带股江湖气,隐隐透着构建乌托邦的乐观,他痴迷追寻自由与爱,甚至愿景是通过具体门店影响周边街道的生活水平、就业。
从商业角度来看,于东来未免太过于理想主义--他试图对抗人性建立商业文明,这种经营理念显然与企业"追名逐利"(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底层逻辑相悖,一味将内心平和凌驾于生意逻辑之上,并无法帮助众多商超走出这波时代转型的大洗牌。
纵使外界不乏对胖东来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但安徽六安绿篮子、浙江丽水万家惠、江西上饶嘉百乐,甘肃新乐这些地方零售企业仍争先恐后去学胖东来。
虎嗅认为,宏观层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零售行业随着时代浪潮起起伏伏 ,商超正集体陷入结构性转型的阵痛期,迫切需要"造神"缓解集体性焦虑;若与这个时代错峰而过,恐难熬到下个时代的垂青。
原本,传统商超的打法是"闪电战":先跑马圈地抢市场份额,再通过规模效应压供货价,最终形成区域价格优势;如今,商超的打法成了"持久战":即便烧钱建立了区域优势,但在线上购物、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浪潮的冲击下,(主打促销的)商超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
二是,很多传统商超借着时代红利做大,即便沉淀十余年依旧未形成真正的品牌壁垒,一旦新模式、新玩家杀出来,自然难以招架、节节败退。
所以,于东来针对嘉百乐、步步高、永辉的调改都是三板斧:先员工普调涨薪、再优化选品及供应链、最后向消费者道歉并承诺服务--于东来的整改理念,本质上就是一套心法:跟上服务,放弃促销逻辑,践行着信任是企业经营的最低成本。
有鉴于此,一边是零售行业"降本增效"的齿轮咬合越发紧密,一边是于东来逆流而上"增本降效"--胖东来留下了特立独行的时代注脚,也成为一个非典型走红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