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乃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冬季之始。斗柄指西北,黄经达225度,公历每年11月7至8日交节。古籍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生机渐收,万物闭藏,天地静穆。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正待春回大地之时,为万物复苏蓄积生机。

立冬既至,秋意未尽,寒风却已凛然。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冬,十月节。"秋末冬初,黄花犹带露,红叶满阶。初冬阳光和煦,岁月沉香,天地一片静美,蕴藏生机,以待春回之日。
古代,人们将立冬分为三物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寒气渐盛,江河初结薄冰。正所谓"秋冬之交,水凝为冰",此时寒意渐深,天地渐入静默。
二候,地始冻,阴气更盛,大地结霜上冻,渐显冬日肃杀之态。古人云"地冻则藏,万物休养",大地正为春日回暖蓄力。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野雉匿迹,而水中大蛤肥硕。古人误谓雉化为蛤,乃冬时奇象,亦显万物冬藏之意。
立冬节气传统风俗:
立冬之节,古人重之,视若岁末盛事,迎冬贺冬之俗盛行。《礼记》有载:"立冬乃冬藏之始,礼之备也。"立冬日多食饺子、羊汤,以壮寒气;又有食鸡蛋、饴糖,进温补之味,以防冬寒入骨。古语道:"冬令滋补,来年大有。"俗世盛行煮面、食花生,寓意长寿安康。
此外,古时多有斗量储米之俗,备足粮储以待严冬。白居易言"迎冬兼送老,只仰酒盈尊";范成大亦诗云:"衔杯乐圣千秋节,击鼓迎冬大有年。"寒冬将至,人间辞旧迎新,天地肃然,万物藏养之机。
今日,农历十月初七是"建日":
今日11月7日立冬,按古代历法,明天为甲辰年、乙亥月、乙亥日,农历十月初七,在十二建除中是"建日"。
建日是"凶日",有啥说法?
古有择吉口诀云:"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意指十二建除日分为"黑道凶日"与"黄道吉日"。其中"建、满、平、收、闭、破"为凶日,民间称之"黑道",多宜避事。
"建日"乃黑道之首,意指开端。古人视此日具风险,气场强烈,恐有不顺之象,故多事宜避。俗语云:"建日不顺,少行大事",此日不利启程、建造等诸事。
今逢农历十月初七,为"建日"凶日。民俗言"建日易损,宜慎行",此日气象刚烈,宜谦慎收敛,择吉避凶,静待时机。
今日,农历十月初七是"重日":
今日11月7日立冬,按古代历法,今日为甲辰年、乙亥月、乙亥日,农历十月初七,在传统风俗是"重日"。
今日乙亥日,又是重日。
古籍《天宝历》载:"重日者,阴阳混合于亥,阳起甲子顺行,阴起甲戌逆行,至巳、亥而同,故曰重日。"即巳、亥二日乃阴阳交汇之象,此时磁场混沌,气场波动。今日恰逢乙亥,又逢重日,正是古人眼中的忌日。
立冬遇重日,天地气息变化初起,阴阳未稳,万象潜藏。古语云:"立冬四不做,做了不顺心。"此言即告诫立冬慎行,天地相感,静守为宜,以待气场清明,顺势而行。
古人将立冬视为"阴阳不交"的关键节点,此时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潜藏地下,阴气日益强盛。两者交汇不畅,人体若调节不当,便容易感到不适。因此,明天的立冬,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一个养护身心的契机。牢记老传统:"1要晒,2不吃,3事不做",方能顺应天时,安稳迎冬。
一、1要晒:正午晒背,汲取"天灸"之阳
既然立冬交节在中午12时,我们便要善用这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辰。
· 如何做: 在明天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午时),选择阳光充足、避风的地方,背对太阳,晒上15-30分钟。
· 为何重要: 人的背部有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在"阴阳不交"之时,通过"晒背"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高效地吸收大自然的阳气,直达体内,如同进行了一次温暖的"天灸"。这能有效驱除寒气,提升正气,为整个冬天打下坚实的阳气基础。
二、2不吃:减轻负担,护住脾胃
在阴阳转换的节骨眼上,饮食上要尤为谨慎,避免给身体"添乱"。
1. 不吃生冷寒凉之物
· 例如: 冰淇淋、冷饮、生食海鲜、凉拌菜以及性质寒凉的水果如西瓜、苦瓜等。
· 为何避免: 立冬后,人体阳气开始内收,脾胃的温煦功能相对减弱。生冷寒凉的食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还容易让寒邪直中脏腑,破坏冬季"封藏"的基础。
2. 不吃油腻黏硬之物
· 例如: 油炸糕、肥腻肘子、糯米做的黏糕、坚硬难消化的食物。
· 为何避免: "阴阳不交"之时,气机容易壅滞,消化能力本就偏弱。这些油腻和黏硬的食物会严重加重脾胃负担,阻碍气机运行,容易导致积食、腹胀,甚至引发内火,使人感到疲惫不堪。
三、3事不做:固本培元,静待冬藏
为了帮助身体顺利完成这次"阴阳交接",有些事在明日需格外留意。
1. 不做出大汗的剧烈运动
运动虽好,但时机有讲究。立冬当日,尤其要避免跑步、高强度训练等导致大汗淋漓的活动。
· 养生道理: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大汗会致使阳气随津液外泄,这与冬季"闭藏"的养生核心背道而驰。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度。
2. 不做扰乱情绪之事
避免与人发生激烈争执、过度兴奋或陷入悲伤焦虑。明日宜心平气和。
· 养生道理: 剧烈的情绪波动会严重扰乱体内气血的运行,使得"阴阳不交"的状态加剧。保持情绪的稳定,就是为气血的顺利潜藏创造一个平和的内环境。
3. 不熬夜,忌房事
今晚和明晚,都应比平时更早入睡,避免深夜劳作或娱乐。同时,传统上也建议在节气交接的重要日子节欲保精。
· 养生道理: 睡眠是滋养阴血、潜藏阳气的最佳方式。在立冬这个需要"藏"的日子里,熬夜和过度消耗都是在透支为过冬所储备的宝贵能量(肾精),不利于来年春天的生发。
结语
老传统里,藏着大智慧。立冬的"阴阳不交",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给我们的提醒。在明天中午12点立冬交节之时,愿您能停下匆忙的脚步,晒一晒正午的暖阳,吃一顿温暖软烂的饭菜,保持身心的宁静与平和。
遵循这"1要晒,2不吃,3事不做"的古训,便是顺应天时,助身体顺利完成阴阳转换,为迎接一个安稳、健康的冬天,开启一个吉祥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