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中美会谈后俄高层迅速访华,俄总理访华收获定心丸(2)

2025-11-04 17:16  头条

为何这次步伐加快?因为美俄在俄乌停火问题上"拧"到了一起。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拉夫罗夫通话后不欢而散,俄方坚持"顿巴斯要有人安排",美方则坚持"目前战线保持不变"。紧接着,特朗普取消了原定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二次"特普会",表示不想再浪费时间,同时对卢克石油以及俄罗斯石油公司实施了制裁。虽然经济影响不大,但是信号很明确:不满足停火条件的话,美俄关系就很难向前发展了。莫斯科随后就试射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华盛顿也作出回应,特朗普下令国防部用"对等方式"恢复核试验。双方的博弈由外交桌面上升到核威慑层面,软硬兼施,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当这条线绷紧的时候,压力就会传到经济和外交的另外一边。俄罗斯要稳住战略支点,向东方同中国做"实操",在能源、金融、供应链以及安全沟通方面找到出路。所谓的"定心丸"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整套组合拳:理念对表、路线对接、产业对稳、风险对冲。

访华发出的信号很直接:第一,即使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些许缓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依然保持独立和稳定,不受影响。第二,在短期内美俄难以解开的情况下,俄方主动加强与中国的交流是合理的。大国博弈要有定力也要有灵活度,不押单一渠道,不赌短期情绪。

中方的态度很容易判断出来:高效务实、互信充足。邀请发出得很快,会面时间定得很紧凑,安排得比较靠前。既然是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议题就不会空着:经贸合作继续,能源及大宗商品保持稳定,边境和物流保持畅通,科技和产业链设置安全阀。更敏感的乌克兰问题会在"沟通与理解"的框架下达成信息一致,当场消除误判、纠正误差。这些问题不能靠一次会议来解决,但是可以降低不确定性。

外交上的举动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油价有没有变化,出口订单有没有改变,跨境结算有没有变得顺畅,企业的合规风险有没有增加,都会受到影响。紧张时保供稳价为底线,缓和时提效降本为目标。对于中国来说,稳定外部环境、把内盘做实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