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还没消退,下一次又会怎样呢?外交部宣布:应中方邀请,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于11月3日至4日来华访问,举行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紧接着中美首尔会谈的消息公布之后,节奏很快。克里姆林宫随后表示,普京目前没有安排与中国的通话,但是可以很快地进行协调,体现出沟通随时可以开启、节奏可以加快。
釜山会谈经贸部分进行得顺利,气氛很好。而特朗普又透露中美将在乌克兰问题上展开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直接刺到莫斯科的神经,俄罗斯方面必须马上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当面对表的信息和立场,不能靠转述和猜测。

这次俄罗斯没有走"先元首通话"的路子,而是由二号人物米舒斯京直接过来。他既是行政总理又是经济总管,掌管能源、产业链和账本。把"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捆绑在一起一次说透,把盘子摆稳。中方迅速作出反应也符合中俄高层往来一贯的稳定和高效:该见就见,该谈就谈,少空话,多务实。
这不是一时的想法。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始于1996年,基本是一年一次,时间点比较灵活:2023年在12月,去年提前到了8月,今年定在11月初。表面上看是时间上的调整,实际上则是对国际局势的一种"对冲",从而形成了"战略呼吸":当中美或者俄美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可以迅速打开沟通窗口,确认战略步调。此前"特普会"的消息刚出现,中俄两国领导人就进行了通话。普京强调,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俄中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都不会改变。大局不变,节奏快慢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