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替酒精洗白?从“适量有益”神话到公共健康危机

2025-11-27 16:27  头条

近几年,一句听上去有点吓人的话流行起来,"长期少量喝酒等于慢性自杀"。

很多人本能反应是:夸张了吧?医生不是还说"适量饮酒有益心脏"吗?然而,如果把最新十几年的研究拼在一起看,这句话虽然有点重,但方向并不离谱:长期、稳定的低剂量饮酒,确实在缓慢、累积地增加死亡风险,只是它走得很慢、很隐蔽。

更隐蔽的是,你的认知,是被酒类企业塑造的。

在我们对酒精科学认识不断刷新的同时,酒类企业却通过营销和广告,一点点把"酒"从一种有风险的成瘾性物质,包装成了"生活方式""社交润滑剂",并借此长期影响公共政策。

过去几十年,很多研究画出过所谓的"J 型曲线":不喝酒的人和大酒量的人死亡风险较高,而"少量饮酒者"似乎死亡风险最低。

这个图被营销成一句金句,"每天一杯红酒,有益心脏"。

这句话,要多离谱,有多离谱。近十多年的大规模研究,把这层"光环"一层层撕掉。

世界卫生组织在 2023 年正式表态:对癌症和多种疾病而言,不存在所谓"安全阈值",喝得再少,只要是长期习惯,就在增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