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校外遭老师侵害致抑郁,其母多次起诉学校求偿未果,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2)

2023-12-25 09:17     京法网事

首次听证程序现场,申请人张女士即难掩激动的情绪。这是一起历时两年有余的教育机构责任纠纷申请再审案。案件缘起于一起刑事案。小童的老师李某因在校外对其实施犯罪,被判处刑罚并与小童方达成附带民事调解。但小童的母亲张女士认为小童和李某所在学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如何,孩子是在学校就读期间受了这么大的伤害,还出现了抑郁情绪,学校却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合理吗?!"

我了解到,张女士一家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育有两个孩子,家境窘迫,小童自受伤害后患上了抑郁症,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花了不少钱,后期还面临着更重的医疗费负担。作为母亲,张女士十分心疼女儿,一次次以不同的理由提起诉讼向学校求偿,却均因其缺乏证据而未获支持。

"校方是否尽到监督管理职责,我只能从自己与他们的沟通情况去证明,不能因为我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就不支持我的诉求吧?"带着对此前判决的不理解、不认同,张女士还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反映问题",如长期去学校所在地、居住地派出所、区教委、市教委等单位信访,有时,甚至拉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到相关部门"讨说法"。

另一方面,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们是一个主要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慈善机构,办学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两年因为这个案件,学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前多个案件中,我们均提交了证据证明尽到了对涉案老师的管理、提醒、监督职责,生效裁判也确认了这一点。不能因为孩子母亲反复地'闹',就让我们花钱来'息事宁人'吧?"学校负责人希望法院依法驳回对方的再审申请。

揭开案卷材料背后的迷雾

"有的案件按照程序办的,为什么社会公众却不接受?"张军院长在国家法官学院春季开学典礼上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具体到这个案件,案情并不复杂,当事人的程序利益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然而,为什么历经多次审理当事人却仍难以息诉服判?为了找到化解纠纷的真正"痛点",我再次翻开一、二审案卷及原刑事案件电子卷宗,一页页、逐字逐句地开始研究了起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