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不杀魏忠贤和袁崇焕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不会灭亡(3)

2025-05-10 09:22  互联网

经济崩溃,天灾不断,这多少还有点外部因素的话,那么明朝内部的党争不断,则完全就是人祸,明朝的党争严重到什么程度,只要是不同阵营提出的意见,不管好坏,统统反对,朝廷上下全部都把心思花在了吵架上面。

1627年崇祯皇帝登基,很快办了魏忠贤,阉党垮台。本来崇祯在即位之初还是很有抱负的,认为天下弊病的根源就是阉党,清除了魏忠贤,再重用跟阉党敌对的东林党之类的清流,就能实现天下大治。然而跟复社成员的接触让他发现,这伙人既难驾驭,又不像想象得那样纯洁无私,也不会为自己谋求利益,同样的靠不住。

1634 年以后,崇祯用人就不再考虑是哪帮哪派,而是希望通过不断换人来防止朋党做大。崇祯朝17年入阁的多达50人,其中还有4人被处死,这么频繁地换人,政策的连贯性就无从谈起了。而内阁官员,今天还是高官,明天可能就被拿下,甚至被杀,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也没有谁愿意实心做事,都是混日子。

于是,朝廷陷入了分裂和极度低效的运转中。这样的局面虽然不能要东林党和复社来负全责,但他们一切以党派出发的思维方式,确实是起了负面作用,这也消解了他们思想上的进步性,导致他们在后世也有很大的争议。

直到崇祯死的那一刻,他都高喊群臣误我,并且是用非常恶毒的语言说,朕非亡国之君,诸位皆是亡国之臣,足见君臣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完全无法调和的地步,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有效的组织抵抗。

明朝之亡,亡在了崩溃的经济,熬不过的天灾,躲不掉的党争,内有李自成,外有女真人,这样的局面,就算有魏忠贤和袁崇焕也解决不了问题。

魏忠贤解决不了明朝的经济,解决不了明朝宗室吃垮大明的事实,袁崇焕无法避免陷入党争,尤其是你作为在外领兵的将领,你必须要听命于内阁的,一个人再牛,没了军饷,你啥也干不了。

这些因素,在南明朝廷看得最明显,党争一直持续到南明,而没钱的问题,直接让南明的军队变成了军阀,很多老百姓甚至不怕土匪,反倒是怕官军,因为官军没钱他们也会抢,左良玉的部队,那劫掠起来,比土匪还凶悍,没办法,朝廷不给军饷,弟兄们要吃饭,除了抢还能做什么呢。

总之明朝的灭亡,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可能看到的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实际上除了这最后一根,其他的重负也是骆驼最终倒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