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不杀魏忠贤和袁崇焕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不会灭亡(2)

2025-05-10 09:22  互联网

从1632年到1639年,松江地区的米价上涨了2倍以上;在浙江北部,米价更是翻了4番。而恰恰在这种情况下,白银流入又忽然锐减,这就等于说,物价已经涨上去了,生活成本全面提高了,而这个时候你的资金链断了,这还怎么活呢。

明朝末期经济基本上处在崩溃状态,朝廷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官员们为了维持生计,就要想办法在合理俸禄之外,增加收入,于是出现了各种腐败贪污,这种腐败和贪污,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办事效率,甚至有些事你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腐败这种事在崇祯朝有多严重,1643年,崇祯帝决定检查一下军队供给系统的可靠性,遂遣人暗中查核拨给兵部的4万两军饷究竟有多少发到了驻守辽东的士兵手中。结果他得到的报告是:全部军饷均未到达目的地,都在下发过程中无影无踪了。

可怕不可怕,朝廷为了打仗,已经额外增加了许多税收这个辽饷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每次增加新的收税科目,崇祯都会悲痛地说,这是朕的万不得已之策。

就如此艰难之下,饷银居然还是会被层层盘剥,最后居然就没能到达前线将士分毫,这样的朝廷办事效率和态度,想不亡都难。

领兵打仗你没有军饷,换成谁都不成,不要说是袁崇焕了,你就是换上孙武来了没有用,没钱就没法打仗,明朝的经济崩溃最终导致了一切的自救手段,最后都行不通。

明朝末期不但是经济不行,这连老天也为难明朝,天灾不断,熬不过去的小冰期,让明朝末期,流民四起饿殍遍野。

这里肯定有人说,那同时期的女真人怎么没事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女真人过得完全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生产条件落后,完全没有融入到世界的体系之中,可以说是落后保护了他们,没有受到全球变冷带来的影响,再加上东北地区,本来他们的生存也不依赖与农业的种植,他们主要是以渔猎的方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