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D打印是以计算机三维模型为"图纸",装配特制"生物墨水",最终制造出人造器官和生物医学产品的新科技手段,太空生物3D打印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考虑微重力、空间辐射等环境因素对于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打印过程的影响,难度非常大,目前在国际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副教授 太空生物3D打印载荷总设计师 熊卓:我们这次做的实验是在太空去做肿瘤的三维模型,因为微重力的环境和这些射线的环境,有可能给肿瘤细胞的行为带来一些影响,现在是什么样还不知道,有可能它对药物更敏感,有可能它的致病性更强,这些都给科学家带来了很大的期待。
熊卓介绍,科学家希望这项研究能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启发。但由于生物3D打印所用的材料都是有活性的,卫星所能携带的重量又十分有限,研制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攻关,研发了一整套肿瘤模型空间3D打印与培养系统,开发了适用于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生物墨水体系和打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