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接连倒闭,两党吵翻了
据央视新闻3月29日援引《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3月28日报道,在当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两党议员就谁应该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负责而争论不休,民主党人将责任归为特朗普政府取消银行业规则,而共和党人则指责是监管机构的疏漏。
在听证会上,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高级官员共同列出了两家银行在倒闭前后的事态发展,以分析造成银行倒闭的原因。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正在调查两家银行接连发生的倒闭事件如何在金融体系中引发如此大的恐慌,以至于监管机构不得不启动紧急措施,以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巴尔认为,硅谷银行的倒闭主要源于管理不善,并指出美国银行的监管和监督或需要加强。巴尔表示,监管机构早在2021年底就发现了硅谷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次年,监管机构继续指出问题,并将该行的管理评级下调至"一般"。但参议员们对银行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由于监管机构和银行没有执行现有法律,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多德-弗兰克法案》时期的规则松动,其中许多得到国会两党联盟支持的规则在监督方面出现了危险的漏洞。
据悉,议员们还呼吁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高管们作证,但至今没有得到回应。
欧美银行业危机暂时难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分析称,近期金融风险事件暂未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硅谷银行和瑞信银行破产的原因在美国和欧洲都不具有代表性,现有处置方案使其外溢效应有限。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相较2008年之前明显抬升,财务数据依然稳健,市场恐慌情绪正在企稳。后续重点关注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和资产端的"企业-商业地产-中小银行"风险链条。
从背后原因来看,瑞信问题的本质是经营失败和声誉受损,硅谷银行则是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下流动性问题的暴露,二者并无内在联系。
赵伟分析称,瑞信的问题由来已久,2020年以来,瑞信的股价持续跑输欧洲银行板块,其问题的内核在于:接连丑闻冲击下瑞信声誉遭遇了不可逆的损伤,流动性环境的收紧仅仅有所催化。而硅谷银行的问题则完全由当下流动性环境持续收紧所致。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硅谷银行客户资金不断流出,总存款大幅减少250亿美元,而其现金在大幅减少102亿美元后仅剩138亿美元,被迫抛售美债兑现浮亏。
虽然两起事件相对独立,但都显示了恐慌情绪与高利率环境下银行体系部分环节的脆弱性。赵伟分析称,截至2022年底,瑞信、硅谷银行一级普通股资本充足率分别高达14.1%和12.1%,均相对健康,但风险则突如其来。一方面,市场信心的缺失往往会加速风险的暴露。在2022年10月三季报爆雷后,瑞信的银行存款大幅流失,单去年四季度即减少1244亿美元;硅谷银行3月8日的资产出售与再融资公告同样引发了市场的挤兑。另一方面,负债端融资成本的不断抬升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高利率环境也使得商业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脆弱性更高。
随着美联储进行了数十年未见的激进加息,许多银行手中持有的债券蒙受了惊人的未实现损失,银行资产价值的下降极大地增加了美国银行系统对未投保储户挤兑的脆弱性。在高利率压力下,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危机仍可能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