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险企等跨界合作或成制胜之道
当前,汽车行业"换挡"至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势不可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必将带动新能源车险需求的释放,不过,结合当前市场面临的问题,新能源车险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那么,各方如何把握新能源汽车"黄金时代"这一巨大机遇?
当前,新能源车领域这一蓝海下,险企纷纷加码布局。如中国平安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将积极探索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动车险业务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纵观其他行业,特斯拉、小鹏等多家车企巨头频频涉"险",也有头部险企在抢滩与车企合作布局。
"车企可以发挥天生数据优势,为险企提供可靠的定价基础、降低定损理赔难度、丰富客群资源。"张磊表示,各方推进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再上台阶,还可以针对车企入局保险行业存在牌照资质、资金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网点布局等壁垒限制,发挥第三方平台科技优势,提升保险公司的风控定价能力,赋能新能源车企,建立新的行业标准和数据开发应用机制,做到合规、安全、创新、发展并举。
这意味着多方融合发展或成新能源车险未来发展的制胜秘诀。张磊表示,加速共融险企、主机厂、维修厂、科技平台多方协同,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构建新能源车险生态,将有序规范新能源车险行业发展壮大,从而解决车险定价难、高赔付等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年轻化是财险公司的共同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应积极面对市场增量,准确锚定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定位,发挥公司优势,针对特定客户群体开展业务,聚焦差异化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陈婷婷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