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以来,证券投行罚单总数已超过21份,涉及9家券商。此前的11月11日,证监会还发布了10份罚单,涉及华安证券、联储证券、国泰君安、民生证券、招商证券共计5家券商。
证券投行业务近期屡屡收到罚单。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证监会选中了几家券商投行进行业务检查,从历史经验来看,投行业务作为券商的高风险业务,几乎是逢检必罚。"
除了券商保荐过程合规问题外,保荐项目的自身风险也可能会影响投行。近期,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欺诈发行之祸,殃及多家保荐机构。因保荐项目紫晶存储欺诈发行遭罚等,保荐机构中信建投与东兴证券纷纷发布致歉公告。中信建投致歉并称"该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因IPO保荐的泽达易盛涉嫌欺诈发行,东兴证券致歉同时称"该事件对公司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数字化赋能证券监管
投行和经纪业务,历来是证监罚单下发的主要领域。而且今年的罚单数量明显增长,监管力度在进一步加强。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2年上半年,各监管主体向券商及个人共发出163张罚单,涉及60家券商,137名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较同期明显增加。从罚单对象来看,有35家券商收到罚单至少2张以上,8家券商超过5张;从主营业务来看,以投行、经纪业务为主,分别有57张与47张,信息技术问题、场外期权、境外业务等成为监管的关注重点;从监管措施来看,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为两类主要监管措施,监管谈话频率较同期有所提升,达到约28次。今年上半年罚单还呈现一案"多罚"、后督追责时间拉长等特点。
而据媒体对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沪深京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证协等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证券行业共收到92张罚单,包含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其中刚刚过去的9月券商行业共收到26张罚单。
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监管效率实际上显著加强。除了对证券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加强监管外,异常交易也是监管重点。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从去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对异常交易的管控更加严格,除了股票交易外,还涉及可转债。同样,今年沪深交易所发送的暂停交易函、风险警示函比往年明显增多。"这有赖于交易所的跟踪方法升级,从传统跟踪方法变成了全部数字化跟踪,以发现用价格波动吸引散户跟风等操纵股价行业。"一位证券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