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双11新看点:价格欺诈、售假等乱象仍存,盛宴过后一地鸡毛?(4)

2022-11-15 08:54  蓝鲸财经

针对价格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1年11月6日就下发了《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今年11月4日,中消协也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称,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消费者不可迷信商家所谓"价格优势"。

此外,多地监管局也针对售假乱象提出要求。例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加大平台内部广告审核力度,严禁虚假宣传、低俗广告;加强对直播促销行为的管理力度,避免假人气、假优惠、假商品等乱象。

对于各种大促活动,李旻律师表示,从消费者方面来看,618、双十一等各类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已经经过数年,对于消费者来已经积累大量如何在电商大促活动中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购物,而非被各类推广营销活动裹挟购物。平台也认识到铺天盖地的各类营销活动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营销效果,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而在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程亮律师看来,每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都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全网最低"、"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秒杀"、"满减"等各种宣传充斥着线上线下,消费者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容易集中消费。然而,这类大促也可能存在"先涨后降"、"虚构原价"等各种套路,消费者实际到手价格可能并不比平时少,甚至更多。

面对大促,程律师建议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才能避免各种消费陷阱。他认为,消费者首先应客观看待低价,根据自身实际消费需求,理性选择购买商品。其次,参加活动前应仔细阅读活动规则,特别是涉及一些满减、返现等内容时,最好能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包括优惠期限、门槛要求、适用的产品种类、能否叠加适用以及相关的售后要求等等,如有不清楚的,也可以询问商家或者平台客服。

再次,在电商平台购物时,切勿私下交易,以免被骗,也避免发生纠纷时无任何交易凭证。最后,消费者还可以提前了解大促期间的发货以及退换货规则,以便及时跟进发货情况,购物后如有不满意,也可以及时的退换货,以免就此产生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