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燃气成分和燃气表均可影响计量结果。2018年12月《计量学报》刊发"基于不同气体组分的热式燃气表计量性能测试",以配置6种包含不同成分的天然气为介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关闭/开启组分识别功能条件下,燃气表计量相对误差分别是近36%、不足7%。
相较而言,燃气表允许出现的误差要小得多。目前,居民楼、公寓等用户由于用气设备较为固定且用量较小,多使用具有智能功能的膜式燃气表和超声波燃气表。以膜式燃气表国家标准为例,初始、耐久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分别为正负3%、正负6%。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全国有千余家燃气表厂商,智能燃气表渗透率超80%。重庆日报2018年报道称,当地燃气表产量占全国近60%。在供求市场上,甲方是作为买家的燃气公司,乙方是作为卖家的燃气表厂,买方一般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厂商,竞争往往相当激烈。
-3-
疑团三:涉事公司同期净利为何暴涨?
以此前两江新区、垫江县相关部门的回应来看,燃气成分、燃气表都与居民换表后燃气费用暴涨"撇清了关系"。目前重庆市级联合调查组已进驻重庆燃气集团、凯源燃气等相关企业,对市民反映的气表、燃气质量、气表计量、价格、收费等进行全面调查,谜底有望揭开。
按重庆官方说法,联合调查组将核查涉事燃气企业近3年采购、销售台账、政府定价执行等情况。事实上,牵扯其中的上市公司重庆燃气,近几年的财报已经被媒体翻了出来。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该公司净利暴增824%。
重庆燃气2023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2.47亿元,同比增长17.2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4.93亿元,同比增长22.79%。不过其主要收入构成中,占比约五成的燃气销售量只微增0.69%,占比约五成的购销类燃气销售量也只微增3.94%。
除了销量与营收、利润增幅不一致,更蹊跷的是,在居民开始反映燃气费用暴涨的第四季度,重庆燃气业绩惊人:公司实现营收约30.8亿元,同比增长24%、环比上升40%;净利润约2.19亿元,同比增长824%、环比上升105%。
4月10日,重庆燃气公告称,去年第四季度业绩暴增,一是2022年11-12月,公司执行政府"对非居民用气延后2个月执行采暖季价格"政策,导致2022四季度净利减少约1亿元;二是下属子公司资产于2023年四季度出售转让,实现非经营性转让净收益约0.60亿元。
对此,中国经营报算了一笔账,并质疑"这只是重庆燃气单方面的说法",该报道称,"一些重庆居民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没公布有说服力的证据,难以自圆其说'"。如今,重庆市级联合调查组进驻企业"倒查三年",也许能翻出一些不一样的证据。
燃气费用暴涨之外,关于"燃气公司每月收8元垃圾费、捆绑销售燃气灶和热水器"的投诉也不少--这背后是一个个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联合调查组介入后,也许能一并解决。